从喝奶到吃辅食的转变,不光对宝宝而言是一种挑战,对妈妈来说也是一项崭新的任务。在这里呢,我结合Cozy小时候的辅食经历和我所学的营养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些辅食添加初期的要点。
宝宝吃辅食的行为算是精细运动了,添加辅食时要根据宝宝的生理发育成熟度来作调整,所以不同月龄的宝宝在添加辅食时都有不同的任务,我们一般以两个月为界限,来划分宝宝辅食的阶段。
第一阶段(6-7个月)--吞咽期,这个时候宝宝挺舌反应刚消失,但还不能调动口腔中的食物来帮助消化食物,只能靠整吞,所以这一阶段并不能指望宝宝吃下多少辅食,而是让他们开始尝试一些和奶不一样的食物。
主要工作:培养对食物的热情,形成进食习惯
基于宝宝的生理特点,所以这一阶段的重点,要落在锻炼宝宝的吞咽能力。吞咽能力的发展不光能为下一阶段的辅食做准备,还能为宝宝今后语言语的发展打下基础,因为发音时用到的肌肉和吞咽时用的肌肉是一样的。
这一时期,奶还是主要营养和能量来源,辅食只能起辅助作用,所以宝宝吃多吃少其实不重要。从辅食添加初期,妈妈们就要让宝宝坐在餐桌椅里,逐渐在宝宝脑海中形成一个条件反射的信号:坐在餐桌椅上是要吃饭了!吃饭就要坐餐桌椅!一段时间后,就个信号就会发生动力定型作用,在宝宝脑海中形成固定的回路。要想以后不追在宝宝屁股后头喂,从一开始就要做好这一步。
刚开始宝宝可能会对辅食有排斥,如果不是宝宝能力不够(已经具备添加辅食的能力),而是没有吃的意愿,妈妈们不要强迫,有研究表明,让宝宝接受某些食物得尝试8-12次,所以妈妈们要耐心一点,这次不行,下次再给,保护宝宝吃食物的兴趣远比宝宝吃这件事重要。辅食添加其实是一件特别系统化的事儿,只有当宝宝对食物有兴趣,下一阶段的辅食添加工作才好顺利进行。
食物的性状:泥糊状。
对于吞咽期的宝宝,食物的性状要求是泥糊状,刚开始添加时,越稀越好。至于辅食添加顺序在最新版(第6版)的《美国儿科学会喂养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都没有明确要求,也就是说传统认知里第一口辅食得吃米糊,现在科学界的普遍观念发生了改变,只要是富含铁的食物都没问题。
• 富含铁的食物:
强化铁的米粉
红肉
动物肝脏
鱼禽
豆制品
奶瓶喂还是勺子喂?
由于宝宝第一口辅食是流质食物,所以很多妈妈会用奶瓶喂给宝宝吃,但实际上从宝宝吃辅食那一刻开始,就要用勺子来喂。关于用奶瓶喂养的危害,美国儿科学会提出了三点:一是会造成过度喂养、二是不利于形成就餐习惯,三是容易噎住宝宝。
我们在上面讨论过,正确的辅食添加可以帮助锻炼宝宝的发言能力,用勺子正好是为这点作准备。用勺子喂养时,勺子应该和宝宝保持水平角度,等宝宝将勺子上的食物卷入嘴,并且闭住嘴巴后,再平着将勺子取出。这样的一个过程会帮助以后宝宝发音,比如:bo、po。
成品辅食vs自制辅食
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数不胜数,对于宝宝的口粮,妈妈们自然是要严格把关。
“外面买的辅食,防腐剂太多了”
“自己做的干净卫生”
…
殊不知,市售罐装、真空包装的辅食是不需要用防腐剂的,你看我们小时候吃的罐头,哪一样是要加防腐剂的?罐装在加工过程中,先被高温处理,再进行真空处理。通过高温杀菌,真空包装的方法,外面的细菌进不来,里面的细菌又被杀死了,能很好地延长食品保存周期,哪还需要用防腐剂呢?
其实,正规渠道购买的品牌辅食,在安全方面比在家自制的更有保障,符合安全标准的成品辅食会对一些容易引起疾病的细菌进行筛检,可能会比家庭自制的卫生标准更高。对于一些硝酸盐比较高的蔬菜,比如:胡萝卜,绿色的豆类,黄色长南瓜,菠菜,甜菜根等,自制辅食时就无法筛查其中的硝酸盐水平,而成品辅食可以做到这点。
另外,宝宝胃容量小,生长速度快,所以对于辅食的营养密度要求比较高,市售的成品辅食,大都经过了营养强化,同样的米糊,现磨的,就只能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市售的成品辅食,却在这基础上额外添加了维生素、矿物质,更符合宝宝的成长需要。
食物过敏
刚开始添加新食物时,妈妈们最怕宝宝会食物过敏。但其实食物过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常见,很多时候,它是在替食物不耐受背锅。
食物过敏:是宝宝免疫系统的反映,由于宝宝免疫系统不完善,有时会把一些本来没有问题的蛋白质当做外来入侵者对待,从而引起宝宝皮肤、呼吸道、肠道的不适反应,比如出疹子、大便带血、呕吐等,而且发病迅速,2小时内急性起病,严重时会危害生命。如果发生食物过敏,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排查过敏源,但并不是说这种食物从今往后就要列入宝宝饮食的黑名单中,妈妈可以等6个月以后再少量逐步让宝宝尝试,再观察有没有过敏反应。
食物不耐受:仅仅是因为消化系统中缺乏某种酶引起,发病慢,不会危及生命。一般过一到两周再尝试时,不耐受的现象就会减轻很多。
美国儿科学会做过统计,食物过敏的儿童在人群中占的比例大约是5%,所以妈妈们要掌握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区分要点,在辅食添加初期,每次添加一种新食物后,留心宝宝的反应是否正常。最好是加在早上那顿,这样即便发生过敏现象,也能及时求医。
尽管如此,很多妈妈还是会心存顾虑,从而推迟一些新食物的引进,现在主流的声音是:过晚引入食物反而会加大过敏的风险,如果宝宝“命中注定”对某一食物过敏,推迟引入也不能避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丰富多样的食物可使宝宝体内菌群更多样,数量也更多,这有助于建立和维持宝宝正常的免疫。已经有不少的研究证据表明,早期添加种类丰富的辅食可能会降低一岁后过敏的风险。
所以妈妈们不要因噎废食,千万别因为担心过敏而只给宝宝吃极少种类的辅食。正确的做法是逐一添加新食物,尽量让宝宝多尝试新食物。
以下是比较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一些食物,写在这儿,供妈妈们参考,以后在初次添加过程中可以稍多留心。
吃什么?
只要保证食物的性状是宝宝能吞咽的泥糊状,就没有特别强调不能吃的,食物可包括:
谷物
蔬菜、水果
鱼虾肉蛋奶
(1岁以内不能喝牛奶、豆奶、但可喝酸奶,蛋清尽量等1岁以后再给)
其实,在这一阶段,只要掌握了辅食添加的主要任务,让宝宝开始尝试新食物,在不影响奶量又不防碍吞咽能力的锻炼的前提下,什么时候吃辅食,吃多少就不再是问题了。辅食添加是个实操活,当妈妈们具体实践后,就会发现,其实也没这么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