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生说长高》,要是我早点读到这本书该多好。以前别人说我的孩子矮小,我还以为是基因决定的,毕竟我们夫妻俩的身高就摆在这里,所以就放任,让她野蛮生长。现在才知道,想要孩子长得好,七分靠遗传,还有三分是靠后天干预的,如果后天功夫做的足,孩子也能比预期多长高10厘米以上。
其实,决定孩子身高有三个关键时期,分别是:婴幼儿时期(0~3岁)、学龄期(3~7岁),以及青春期(8~14岁)。对于每个阶段的孩子,生理状况不同,要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方法,更贴心的是,作者为了父母可以“检索式”阅读,章节是按照不同年龄段的指导方法来写的,我们只需要看自己孩子年龄段的内容就能收获系统的长高知识和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北京协和医院矮小门诊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慧,她在矮小专科门诊已经坐诊25年,治疗了10余万矮小患儿。在本书中,她总结了大量长高案例,手把手教给我们关于孩子生长发育的知识和技巧,更是从运动、睡眠、饮食、情绪四个方面,来帮助家长激发孩子的生长潜能。
一、运动的方式对了,才能快速、结实地长个儿
大量的研究证实,有运动习惯的孩子身高比不运动的孩子普遍要高2~3厘米。真正对长高有益的运动是快走、慢跑、跳绳和游泳。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长时间、不间断、有节奏,特别容易坚持。其中,作者最推荐的运动是跳绳,因为它很简单,容易上手,容易坚持,而且很有节奏,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手脚协调,帮助大脑发育,改善整体的智力发育。
另外,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到户外运动,因为人体内的维生素D 90%以上来自太阳光里紫外线的照射,而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二、科学调整睡眠时间,让生长激素分泌量增加3倍
养育小孩中,我最烦扰的就是他们的睡眠问题,每到晚上他们就像一个永动机,有无穷的精力,好像一整夜都不用睡,自己只能陪他们熬着。殊不知,正是因为自己的放任,让他们错过了最佳的生长时间,因为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最高峰是在晚上10点~凌晨1点,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深睡眠阶段,这个时间段,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可以达到平时的3倍。如果孩子能在10点前入睡,他们的深度睡眠的质量会越好,白天的体力也会越充沛,食欲也会越好,不容易挑食,并且肌肉也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利于孩子骨骼的生长。
中午,孩子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是偏低的,所以并不强制要求孩子一定要睡午觉,最好是累就睡,不累就不睡。如果要睡午觉,原则上不超过30分钟,白天睡太多,到了晚上肯定就会闹腾,不容易入眠。
那如何保证孩子的睡眠呢?有3个建议:
1.固定睡眠流程,让睡觉成为一件有仪式感的事儿。比如,想要孩子晚上9点睡觉,那我们就应该在8点半前就要给他们洗好澡,拉上窗帘、关灯,让他们安静下来,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你该睡觉了。
2.睡前不要吃得太多东西,睡前1小时,原则上不要吃甜的东西,因为,血糖升高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另外,喝太多液体,容易出现夜里尿床,或者频繁地起床上厕所,影响睡眠质量。
3. 睡前避免精神刺激,比如睡前玩得太疯,或者睡觉前批评孩子。比如我女儿经常夜里睡着睡着就大哭起来,应该就是睡前我们的训斥导致她做噩梦,留下了心理阴影。
三、吃对了,才能健康地长高
3~7岁的孩子,长得比较快、营养需求比较旺盛,此时是孩子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饮食结构要粗细均衡、荤素搭配、多样化。那应该怎么吃呢,作者给了非常详细的建议方案。比如4岁的孩子,蔬菜每天都要吃250~300克,可以分成2.5~3份来吃;水果每天要吃150克,可以分成1.5份或者2份吃下去;水产品,每周吃3~5次,每次20~40克;最后,还要增加一些谷薯类的主食。
蔬菜的烹饪方式,建议以煮、蒸、清炒为主,水果建议颜色多样,蛋白质应该优选鱼和禽类,烹饪方式优选清蒸和炖煮,忌煎、烤、炸。另外,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应适当地吃一些深红色的动物内脏,因为内脏除了含有丰富的铁,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比如肝脏、心脏、禽类的鸭胗和鸡胗,可以每月吃一次。
最后,喝牛奶的好处说再多也不为过。第一,它是最快速、最简单的补钙健骨的方法;牛奶的营养价值高,含有优质的蛋白质,还能够补充各种有益的微量元素;牛奶也是一种补水的方式。但要注意,不能完全当水喝,4岁的小孩,一天300~350毫升就够了。
四、孩子心情好,长个儿会更轻松
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焦虑状态下的孩子,比情绪稳定的孩子身高平均要矮5厘米。这说明不好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孩子的成长遭遇巨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孩子的思维和认知也会间接影响到生长发育,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对孩子成年后的心理状态会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们为了孩子成长好,应该帮孩子打造一个温馨、健康的家庭氛围。首先在生活习惯方面,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你苦口婆心地叮嘱他,他不一定会听,但是他会模仿,会依样画瓢,复制你的生活习惯。所以当我们想让他们养成好习惯时,说再多都不如给他带个好头,自己先做到。其次,家庭教育方面要达成共识,如果出现了分歧,我们必须先商量出统一的对策在实施,尽量不要让孩子的认知因为我们的分歧而出现偏差。另外,家庭成员的心理因素和关系状态,也会投射到孩子身上,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比如父母的情绪是否稳定,性格是否随和,行为是否过激,意志是否坚定,这些都将像烙印一样,留在孩子的内心,影响孩子的情绪。
事实上,3~7岁的孩子早就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独立思考问题。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最好是留给孩子一定的自我展示空间,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想办法创造全家互动的机会,多花时间跟孩子谈谈心,关心他身边发生的事情。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成长路上,父母任重道远,与父母而言,这是责任,也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