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认清自己是谁、 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 然后你会发现, 解决自己特有问题的方案是需要量身定制的。
与自我博弈
不论你多么擅长某事,或者得到过多少荣誉,世界上总有人能让你相形见绌。每个人内心都存在一个似乎能洞悉一切的批评家。他向来吵闹,不断谴责着我们的平庸,常常令人难以忍受。更糟糕的是,这类批评有时候是必要的。
标准的存在非常重要,因为忽视标准、允许平庸的后果就是实实在在的失败。人与人之间永远都会有能力和成就的差异。一小部分人创造了世界上的大多数事物,赢家即便不会赢得一切,也会赢得大部分东西。底层永远不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人不快乐、疾病缠身、无人关注和关爱,最终只能在平庸荒废中过完一生。
说服自己对什么都不在乎并不是在对存在进行深刻评判,而是在用理性思维玩一些低劣伎俩。在所有事情上都成为赢家或许意味着你并没有展开任何新的挑战。你也许是在赢,却没有成长,而成长是赢最重要的前提。也许你高估了自己没有的,也低估了自己已有的,人们年轻的时候既缺乏独立也缺少认知,因为还没来得及积累阅历与智慧、建立起个人标准,所以只好和他人做比较。人们需要重新发现自我文化的价值,将其从无知的尘封中发掘出来,整合到自己的生活里,这样我们的存在才能获得完整的意义。
和他人比较这件事情要小心对待,当你成年后,你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了。你在财务、亲密关系、心理等层面的特定问题,都镶嵌在你存在的独特情境中。
你应该敢于冒险和求真,敢于清晰地表达或至少认识到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当有话要讲的时候,沉默就是在撒谎,而暴政往往就建立在谎言之上。
追求什么决定看见什么
人们的视线总是指向那些他们有兴趣靠近、试探、寻找或者拥有的东西。人可以看见,包括看见尚不存在的事物,因此人们能够畅想所有问题都被发现和解决的虚构世界。然而具备这种远见和创造性的代价是长期感到紧张和不适,因为人们始终在把当下和未来做对比,也必须始终瞄准未来。 我们的目标有可能太高、太低或者太混乱,这会导致失败和失望,即使在别人看来你是成功的。当下永远都是有缺陷的,但是你前行的方向比你的起点更重要。因此你最先要做的就是厘清自己。在适当的时候,内心的批评家会建议你整改那些你能够和愿意,甚至乐意去改变的事情。问问你自己,在生活的所有混乱中,有什么是你能够且愿意去厘清的?
你要把目标定得小一点。你的才能有限,你已经习惯了自欺欺人、心怀怨恨、逃避责任,所以一开始不要给自己太大负担。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比较基线会神奇地提升,就像复利一样,坚持三年,你的生活将会完全不一样。然后你就可以设定更大的目标,更远大的理想。你的双眼也会跟着清晰起来,并逐渐能够看清世界。
走出认知困局
无论是从心理、生理还是神经层面来说,视觉都是珍贵的。你的视网膜上只有中央凹这一小部分具有高分辨率,也只有它可以履行面部识别等任务我们把中央凹另作他用,把高分辨率的视觉指向那些被我们瞄准的具体事物,让除此以外的一切都退居二线,隐匿到背景当中。
精确地专注于自己在乎的事情,而忽视其他一切,你的行动恰恰最准确地反映出了你最深层的信仰。这些信仰镶嵌于你的存在当中,隐藏在你有意识的担忧、可表述的态度和表层的自我认知之下。要想知道自己真正相信什么,不能光局限于你认为自己相信什么,还要观察自己的所作所为,否则你就无法真正了解自己。
你选择性地看见那些助你前行和达成目标的东西,识别路上的障碍,除此以外的一切你都视而不见,但是除此以外还包括很多东西,所以你是非常盲目的,这是必然结果。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会让你不开心,而这种状态恰恰可能是由你想要的东西造成的。你被欲望一叶障目,当下的你正着眼别处,所以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其实就近在眼前。但有时候你也必须终结它们来让新的事物诞生。
因此,人们在成长的旅途中需要学会放下,做出必要的牺牲,揭示一系列曾经被掩盖的可能性,而这样的可能性是很丰富的。我们需要看清自己的欲望,对它们进行细化、排序和分级。这会让欲望更为复杂化,也更能减少欲望带来的冲突。我们的欲望以这样的方式升华为有序和有道德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和道德感的产生正标志着成熟。
集中注意力,改善现状
着眼更高层的目标,关注人生的改良,让你的心灵与真理和至善相连。宜居的秩序需要被建立,存在之美需要被创造。你不再那么关心他人的所作所为,因为你自己有很多要做的事情。 专注今日,并且追求至善,这样,你的人生轨迹就会让你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