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底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之后,开始对思想深刻、观点独到的个人经营公众号格外敏感,每遇到这一类的公号就会仔细阅读、理解。于是近期就关注了很多这一类的公众号,觉得别人都写得特别好,跟自己都不在一个档次,再加上最近因故停写了一段时间,心里便有了些失落的味道,更有莫大的压力,自己能写得和别人差不多么?想法开始变得多起来,甚至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了,也不敢随便写了,写作的积极性受到一万点冲击。
最近看到杨绛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你的问题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那么我这最近的状态便可概括为“你的问题是写得不多而想得太多”。不管做什么,脑子里想得东西多了就会自然而言影响到行动,不经意间给自己的行动筑上牢笼,以致裹足不前。在这个阶段更需要的是“解放思想”,放下自己思想上的包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当然,这并不是否定”想”的作用,其实我知道大多数情况下“想”比“做”更重要,因为我们多数时候会陷入“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样一个坑,这里的区别我想是揣摩“度”的问题。
上周末两天,抽个空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了想,整理了一番思路,关于写作这件事要搞清楚的几个问题: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只有想通了那么几个问题,才能在内心更好地支撑自己持续地做下去。
为什么写?
首先,对个人而言,这是一直以来自己想要锻炼的一种能力,在之前的那篇文章中提到过这是我曾经“丢失的一块砖”,现在想要把它找回来;它是我一直以来的心结,现在想要去打开;也是我现在的一个愿望,能顺畅、准确、全面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每当看到自己能用文字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会感觉特别地愉悦和放松;
其次写作是一种思考力的体现,它的本质是锻炼大脑的思考。有个流行语叫“健脑”运动,它说的就是打造思考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想要说的事情写出来,写清楚,并且写得别人看得懂,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它检验你的表达方式,检验你对想说事情的掌握情况和程度,更检验你的思考力,你自己思考得足够清楚了么,一切都关乎思考。
最后,更重要的,写作的过程是一种记录的过程,而这个记录的过程更是成长的过程。我们或许能记得昨天前天想了什么,但却未必记得上周上月想了什么,而写作恰能记录这一切。它记录你在某个时刻、某段时间对某个概念、某个事件的想法,它记录下你所有反复梳理和打磨的过程,而这恰恰是我们成长的过程,笑来老师说过“写作是与成长并联的事情”。
夜已深,人已静,果然这种情境下最适合写字,回头一看已写千字,忽然觉得厨房里电冰箱胡噜胡噜的声音显得异常地吵闹,好了,这篇就到这里吧,后面的文字下一篇再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