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准备写毛笔字,学生微信求助:“小石不愿意画画了。”小石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我这位学生很年轻就当了妈妈,似乎经常搞不定这个儿子。
我感觉到她的焦虑也感觉到她的无助,同时也觉察到自己对她不持续学习怎么做父母的评判,迅速调整至中立状态。“原因?”“他就说他画得没进步,还不如新来的学生。我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觉得也是。”我笑了,妈妈的眼光总是盯着孩子的不足,孩子的问题就会被强化,哪怕你言语没有表露出来,但你的肢体语言早就出卖了你。孩子本就因为不如别人充满了沮丧,再加上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也是这种看法,孩子心中的挫败感自然就充斥其间,被负面情绪塞得满满的心怎有力量去推动他前进?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小石和小远(他们口中的新来的学生)。小石虽然画了近一年,不过还是心不静,经常是虎头蛇尾,很多时候坚持不到落款环节,画的东西自然也是毛毛躁躁。他爸妈看到他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批评指责,甚至互相指责。而小远才来学习一期,却稳重懂事,如果一幅没画好愿意不停地钻研,直到画好为止。尤其是他妈妈在小远出现问题时总是积极欣赏儿子,所以小远即使出现同样的问题他也是很愿意去继续面对,直到重新做好为止的。这样两个虽然年龄相同但个性习惯迥然不同,家庭环境和教养模式也是如此差异的孩子,有什么可比性呢?我似乎看到我的学生平时动不动就焦虑的样子,遇事也是动不动落泪或者跳脚。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是整个系统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他们作为父母有太多要成长的点,然而自己却意识不到或者即使意识到了却没办法做到……
带着觉察和理解,我问自己: 我可以怎样更好地成为她 的支持系统呢?“哇,说明你儿子内心很想朝好的一面发展哦!”我首先肯定孩子的动机。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学会欣赏是良好互动的开始。而且可以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可以让对方放下焦虑。
“你有没有问问儿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画得没有别人好呢?可以更细心更静心?”我引导她自己去寻找症状的根结,同时给她和儿子更好互动的目标方向。行为背后的品质才是见贤思齐的重点啊。“如果遇到一点点不如意就放弃,那以后准备放弃多少次啊?”我试图引领她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模式和后果。智慧的父母应该有足够的远见,同时拥有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这也是很多父母需要练习并掌握的。我现在越来越注重引领别人看自己的思维方式,因为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会决定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父母的隐形三观不但会影响孩子做选择,还会影响孩子将来的行为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代际传承,而且还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发生的。
“我知道了……”她回我。“恭喜你又成长了!也嘉许你更多借力。”我笑着回她。成年人也是需要很多肯定与被认可的,尤其像她这样的敏感我。不过我真的很欣慰她还是非常愿意通过求助或者参加线下沙龙的形式成长的。“问题产生是最好的成长契机,同时也是最好的成长资源。”如果一个人可以持续不断地透过问题来成长,生命中是不大可能产生大的障碍的。
感谢她对我的信任,也感谢自己能够在一次次接个案中更好地学习成长。愿我们用更积极美好的态度来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爱、耐心、智慧、技巧都是需要后天学习的。每个孩子都是老天派来成长我们的天使。借着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愿我们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