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爸爸告诉孩子,爸爸给他报了一个森林教育的活动,这个周末两天他都能去离家不远的一个森林公园玩。我们满以为孩子会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哪知孩子很生气地说,谁让你们给我报名了,你们都没经过我同意,我不去。我和爸爸很诧异,虽说没经过他的同意,但是暑假时他曾参加了一个类似的夏令营,玩得happy得很。
我跟他解释,爸爸不经过他的同意给他报名,是爸爸的不对,但是那个活动真的很不错,为什么不去试试呢?总之因为已经交过钱了,我们试图通过各种理由说服他。直到后来儿子哭着大叫,我为什么要去参加活动,我参加活动能学到什么,我只会学脏话,我只会学不好的东西,你们非要让我去,我就去说脏话,什么都说,看你们怎么办?说完又哭起来。
我怔住了,这是我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啊。暑假他从夏令营回来后,动不动就说脏话,我很生气地问他,跟谁学的?参加夏令营没学好,专门向别人学坏话去了。从那后一段时间,他一说脏话,我就严厉地批评他,渐渐地他不说了。我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他一直记在心里,而且也一直积累着对我的不满。今天碰上相似的场景,一下子把他内心的怨恨又激发出来了。
我立刻意识到,我因为他学了几句脏话,就否认了他在夏令营中所有优秀的表现,否认了他从夏令营中习得的好习惯,而只看到并夸大了他表现不好的一面。我赶紧为自己的错误行为道歉,并开始跟他一起回忆并复述当时我们交流的一些情景。他委屈地向我述说着夏令营的一个小孩不时飙脏话的情景,并表示在夏令营结束后他见到那个小孩的家长时,他的家长并没有批评他云云。他说自己有时并不知道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好玩就学了。
我对孩子的述说表示感同身受,我告诉他每个人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同,说话做事的方式也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文明礼貌。他还小,有时并不能完全分辨什么是是非曲直,觉得好玩就学了是很正常的,知道错了改正就好。我告诉他这次可以放心的在活动中表现,如果这次又有爱说脏话的小孩,他也不小心又学会了不好的语言或行为,妈妈会善意的提醒他。一番述说后,孩子心态平和了很多,之后我们又友好地交流了很多其他话题。周末早晨,孩子愉快地去参加活动了。
孩子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恐惧的、伤心的、无奈的、无助的事情,如何引导孩子走出阴霾,不让这些事件给孩子留下心灵阴影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长疏于对孩子的心理进行觉察、引导,时间久了,势必会造成孩子压抑、胆小、孤独或时常处于愤怒、暴躁的情绪边缘,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全脑教养法》中丹尼尔·西格尔提到,如果孩子遭遇了黑暗时刻,消除心灵阴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复述出来。复述经历即讲故事的力量很强大,他可以让孩子平静下来,重访自己的情绪,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让潜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恐惧、不安、无助释放出来,让孩子认识到发生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从而疏通心底的河道,不再因这件事而耿耿于怀。
丹尼尔·西格尔提到,我们的右脑是负责处理情绪和记忆的,左脑为情绪和记忆赋予意义。为了把故事复述得合乎情理,左脑必须用词语和逻辑把事件整理好,右脑则致力于处理身体感觉、原始情绪和个人记忆,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完整的图景,传达自己的体验。动用了左右脑的讲故事能力能让人重新认识事情的经过,重新梳理自己的情感,理解自己和所处的世界,从而起到强大的治愈作用。一旦孩子学会关注并分享经历,就能以健康的方式回应所有的事情。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人喜欢写日记的原因。不只是写日记,比如孩子小,也可以采用画画涂鸦的方式把事件表述出来。
但许多父母通常认识不到这样做的重要性,甚至无视或厌弃孩子的这些负面情感,认为孩子不该生气、不该害怕,他们回避发生的负面的事情,比如孩子骑车摔倒了,他们只是千方百计哄孩子不哭了,他们错误地以为再去讨论摔跤的事情会强化孩子的痛苦或者使事情更糟。其实很多时候复述经历恰恰是孩子需要的,他们需要理清事情的经过,尤其是在他们体验了强烈的情感时,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运用左脑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弄明白强大而又可怕的右脑感情,使他们可以有效地处理这些感情。
我想起前些天孩子运动会上临时被替换不能跑接力赛的事情。孩子压抑着自己的情感,直到晚上回家因为别的事情才情绪大爆发,正是我跟孩子慢慢回忆被替换这件事的始末,使孩子慢慢抚平了创伤,不再成为心底的疙瘩,从而愉快的去干别的事了。
基于复述经历的伟大作用,这种能力是人人都该学习的,当你一遍一遍去回忆、去复述,去写出来、画出来,最后你发觉那件可怕的经历简直不算什么,你已经对他无动于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