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年轻人问小利斯神,“是先天因素重要,还是后天因素重要?”
“当然是先天因素重要了。”小利斯神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为什么呢?”年轻人又问。
“因为它决定你今生是一个人,或者是一只猴子。”小利斯神笑道。
先天因素重要还是后天因素重要,这是心理学上争论最多也是最激烈的问题之一。
环境决定论
行为主义否认生理和遗传对心理的作用,忽视刺激反应之间人的主体性因素的作用,把人看成是一架被动的刺激——反应的机器,认为只要给定适宜的环境刺激,就可以塑造人的相应的行为反应,并认为只要知道人的反应,就可以推知他所受到的环境刺激,把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看做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力量。
给我一打健康婴儿,让我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我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华生
只要肯努力,每一种情绪状态、每一种人格特质都可以得到改进。这种“人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思想完全笼罩着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界,是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当时的心理学家认为,只要肯下决心去改,只要可以重塑环境,人都可以变得更好。坏行为是坏环境造成的,假如城市的犯罪率提高了,就改善城市的不良的社会功能,以减少犯罪;假如人更愚蠢了,校正的方式是普及教育。
先天因素决定论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双生子和养子的人格研究开始出现,环境决定论一败涂地,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同卵双胞胎的心理特质比异卵双胞胎更相像,被人收养的孩子的人格特质更像亲生父母而不像养父母。一对同卵双胞胎无论爱哭还是爱笑,只要有一个具有某种情绪个性,另一个也必然差不多;但假如是一对异卵双胞胎,那么两个人具有相同情绪特质的可能性就会处于一种机会水平。这类研究报告已经有上百篇,并且都显示出同一结论:大约50%的人格特质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是高遗传性并不代表不可改变,有些遗传特质(如,性取向和体重)是不可改变的,而其他遗传特质(如,悲观、恐惧)则是可以改变的。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当然,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汗水而已!
---托马斯.爱迪生
明尼苏达州的双胞胎研究,是两个杰出的心理学家Lykken和Tellegen做的,这个研究是关于基因的重要性与教育相比,它对性格的影响多大?
同卵双胞胎,他们拥有相同的基因谱,研究那些被分开抚养长大的同卵双胞胎,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长大。现实中能找到这种人,他们对这些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这些双胞胎极其相似,有时相似之处非常惊人,像有一组双胞胎,他们娶了名字相同的妻子,他们在不同的国家长大,直到37岁才知道对方的存在,娶了相似的妻子,喝同一种啤酒,为自己的孩子取相同的名字,有些相似之处令人难以置信。
让心理学家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的个性非常相似,这些双胞胎的幸福和快乐水平非常相似,即使他们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Lykken和Tellegen发表了一篇在上世纪80年代非常有影响力的论文,论文题为“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论文用以下这句话作结尾,“想变得更快乐,和想变高一样徒劳,只会适得其反”。
真的是这样吗?
是先天还是后天?
从先天和后天的角度看“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是塞利格曼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把狗关在一个上了锁的笼子里,并且在笼子边上安装了一个扩音器。只要扩音器一响,笼子的铁丝网就会通上电流,电流的强度足以让狗感到痛苦,但不会伤害它的身体。刚开始,扩音器响的时候,被电到的狗会在笼子里四处乱窜,试图找到逃脱的出口。可是在试过几次都没有成功之后,狗就绝望了,放弃了挣扎。虽然扩音器响了,还是有电流通过,但狗只是躺在那里默默地忍受痛苦,而不再极力逃脱了。
后来塞利格曼把狗挪到了另一个更大的笼子里,笼子的中间用隔板隔开,一边通电,一边没有通电,但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塞利格曼把另一条从来没有经过实验的对照组狗,和先前的那条实验狗一起关进了通电的一边,当扩音器响起,笼子通电时,对照组狗在受到短暂的惊吓之后,立刻奋起一跳,逃到了安全的那一边。可是那条可怜的实验狗,却眼睁睁地看着伙伴轻易地跳到笼子的另一边,自己却卧倒在笼子里,再也不肯尝试了。
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长期经历失败的儿童,久病缠身的患者,无依无靠的老人。他们身上常常会出现 "习得性无助"的特征: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习得性无助”被很多人所熟知,也有很多的文章介绍这个概念,这种“无助”是后天习得的,看起来是受环境的影响。但是塞利格曼在几十年后提出了对这个观点的补充,却少人注意。
在研究习得性无助多年以后,我改变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原因是一个令人发窘的实验结果,我一直希望它会自己消失,但它没有。这个实验结果是:不是所有的老鼠和狗在遭受无法逃脱的电击后都会变得无助,也不是所有的人在遭遇解不开的难题或逃不掉的噪音时都会产生无助。在实验中,有1/3的被试永不放弃躲避,不论我们做了什么,做多少次实验;但也有1/ 8的被试从一开始就放弃,根本不做任何努力就马上投降。刚开始,我把这些不符合实验假设的被试排除在实验之外,但是连续十年这种现象一再出现,我终于认为该正视它了。为什么有些人在受苦时永不放弃?又为什么有些人在第一次遇到困难时就马上放弃?
---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
习得性无助是后天习得的,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因为先天的基因差别,能否习得和习得多数有了根本的差别。也就是说,习得性无助既不是先天的,也不是后天的,而是一个人先天的基因和后天习得共同在对他发挥着作用。不仅人的劣势是这样,优势也是这样。
双胞胎研究中的例外
同卵双胞胎的研究关注于其中基因到底有多大影响,基因并不能解释全部的差异,只能解释大概50%的差异。
其中一个例外是这样的:
同卵双胞胎在同个家庭中长大,他们的父亲对他们及其妻子都很暴力,他经常酗酒、吸毒,于是双胞胎有着非常非常可怕的童年。这对双胞胎与父亲一起在这个家庭中长大,后来他们离开了家。在他们三十岁时,一个正在对双胞胎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拜访了他们。
他先去找了双胞胎里的第一个,他看到的是这个孩子结婚了,虐待家人,经常酗酒、吸毒。心理学家终于找到他,在那么一刻他清醒着时对他说:“怎么了?你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那个孩子知道,这心理学家在做关于基因的作用,以及成长环境的作用的研究,他说:“你认识我父亲,你知道我经历了怎样的童年,你还想让我变成怎么样呢?”那个知道成长环境的作用的心理学家耸了耸肩,然后他去找了双胞胎里的第二个。
接着他去找了第二个孩子,也是三十岁。他走进他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和谐,如此平静,如此充满爱,充盈在他和他妻子以及他孩子之间。他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他后来过了段时间再去找他,因为这可能只是个巧合,也许他只是装出来的。但不是,这是真的,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他找到这孩子,难以置信地问:“为什么?”这个孩子也知道他的研究内容,他说:“什么为什么?你认识我父亲的,你知道我是怎么长大的,你知道他对我们做了什么,你还想让我变成怎么样呢?我知道他对我们的伤害有多深,你还想让我变成他那样吗?”
同样的经历,同卵双胞胎,同样的基因,因为迥然相异的诠释,最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延续了他儿时的地狱,另一个则创造了天堂,都是因为诠释的不同。应该怎么做,我别无选择,我就是这样长大的,那就是榜样,被动的受害者说;另一个则是,我不要变成这样,我不要像我父亲那样,主动的创造者,这都是因为诠释的不同。(诠释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观点,是认知疗法的重要手段,课程中会有所涉及)
正确看待先天和后天
坏消息是你的幸福感有一半是由基因决定的,好消息是还有一半的掌控权在你手里。
---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
你在哪些方面会有成就,基因起到了一半甚至超过一半的作用,你无法改变你的基因。但是造物主是相对公平的,你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力,也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不行。你总是在某些方面潜力大些,在某些方面潜力小些,你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去做:
一是要发现你的优势。相关的方法也有很多,如塞利格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提供了发现你的突出优势的测试,有兴趣可以去上网测试一下。但要留意大部分测试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可以发现优势,同时忽略了你可能的潜力,一时不具备的能力并不代表终生不具备,发现自己的潜力不是测试能够解决的,要勇敢的多尝试。如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有讲课的潜力,在读研究生时眼热于同宿舍的同学经常去讲课“捞外快”,央求他帮我推荐了一下,我去一家职业学校讲计算机基本知识,很简单的课程,但我讲完一次就再也不去了,完全超出了我那时的舒适区(舒适区见第七单元);工作后有一次要与班组挂靠管理,入组时几分钟的讲话也让我汗流浃背;但随着讲的多了我发现自己居然很喜欢讲课,并选择讲课作为自己的后半生职业。
二是要对自己的优势有信心,这会对你的能力能否发挥出来有极大的影响。你一定是相信自己的写作技巧能够提高才下决心去提高写作技巧,否则没有尝试的道理;如果你相信自己四肢不协调,那么试图去打篮球就不太可能。我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影响着我们对自己可能性的认知,进而影响着我们的实际成就。并且,这不仅仅在于你是否认为自己已经拥有某种能力,而是你是否认为自己能够获得这个能力。
三是你要去实践这个能力,而不是空想。当我坐在某处想着如何写这一章节时,会不断的有新想法涌入我的大脑,但它们永远也只是想法;只有当我坐在电脑前,把想法变成屏幕上的字,并不断的修改,才能最终成为一个章节。人们的很多想法都最终受阻于行动,是因为这些想法都只是“想法”,只是真的想过而已。
在你不擅长的领域,如果你认为自己想要有成就,可以参照前面阐述的“如何让你的潜力发挥出来”所建议的,也就是要在信念、热情和勤奋三个方面着手。你要坚信:在你想自己改变的方面,你具备着让改变发生的能力。此外你需要树立一个这个领域的目标,具体方法后面会有阐述(第四单元:目标)。
尽管基因十分重要,但是基因本身决不能完全决定任何一个特点。我们在某方面的能力会达到什么程度由基因注定,而我们真正做了什么则由我们自己决定。
你的先天因素决定了你在某方面的高度,而你后天的选择才最终决定着你的人生!
-END-
本文编码:
第一单元:潜力与自我效能
1.6 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做更优秀的自己
BeABetterU
重构认知 突破自己
影响环境 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