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默而识之,与其说是学习的方法,毋宁说是严谨的态度,对所学所历,需要的是一种默然的宁静,而非哗众取宠;
默默地记住,并且运用体会用心去悟,不是只学在书上, 外表上,而是学到心里去深刻理解知识的本意。
学而不厌是自然的事情,一旦感到学习的乐趣,一旦由学习而打开自己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必然乐在其中,就是要一直学不厌烦学。
大多数人学习一件事,一类知识,都是开始有决心, 非常刻苦,做事也是如此,开始鼓起劲头做几天,做上一段时间,就厌烦了懈怠了。
至于诲人不倦,对老师来说是箴言,学习了,还要会教人,不断的分享,教人是一个非常考验耐心、情商、智商的工作。
一定是以为自己有重要的道要传授,无论对方多么榆木疙瘩,总有开窍的一天。多么好的老师啊,哪里再去找这样的大智大贤之人?
把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不厌烦,教育人不疲倦、厌倦、这是孔子的谦虚。
如果从事教育行业,只要您做到这三点,你就能够做得非常不错。
总结两点就是学,分两种,一种为实用之学,比如一门手艺,这是混口饭吃的工具;唯有兴趣为最佳。
另一种学,是提高格局与眼界之学,也是被很多人认为是无用之学的学。
学又分三个阶段:求道,求业,求答。
求道,就是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这点古人比我们现在做的好,现在的教育有点填鸭式、揠苗助长式。
为人的基本之道,还是得从经典中学,这也是这几年开始提偿国学的原因,要不然,都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不好。
求业,工作技能、谋生手段的学习,可以在校学,更主要的方式还是在自学和工作中学。
求答,对工作难题,人生困惑的求解。拥有良师益友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
教人,就是孔子所说的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一切的前提和根基。
所以教育人是有顺序的,也是需要基础的,不给自己打基础,直接去诲人不倦, 就成了 “毁人不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