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本人在从事物流信息平台相关的工作,试用过比较多的物流APP和平台,也一直在看行业内朋友写的关于车货匹配的相关文章,也在做一些相关的思考;昨天,突然就得出以上标题的结论,想就此分析分析,说说我的看法:
1、从过往车货匹配网站的发展来看是不成功的
伪命题的前生
大约快十年前,我就用过现在搞管车工具G7的汇通天下翟学魂总的车货匹配网站中国配货网,除了这个配货网,或在这个配货网之前,也有许多人尝试通过互联网做车货匹配,包括现在还有的物通网、天下通及各省市的许多车配货、货配车网站,这十多年来,一直不见有大的起色,经营惨淡或倒闭;
原因主要是
1、解决不了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
2、解决不了业务监控;
3、不符合实际业务模式
4、互联网使用环境不成熟
其实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车货匹配平台不好做的原因都差不多,下面简单的做些分析,有些内容不做展开说明。
车货匹配的货源十分有限
我们看看,现在运满满、物流小秘、罗计物流等车货匹配平台要拓展他的货源、车源都是到哪里?基本都是北上广等城市的停车场、物流园区、配货集散中心去,将这些地方信息黄牛的信息花钱买下来,再放到自己的车货匹配平台上去,这是比较文明的手段;
或者通过技术手段,从物通网等配货网站或竞争对手平台上抓取货源、车源信息;或通过发布货源给予现金奖励方式来吸引用户发布信息。
所有这些货源,都是真正运输市场非计划性、零散、低价值的临时性“孬”货,市场比例在10%以下,真正计划性、长期的发货都是通过合同物流,同有合约关系的三方物流或运输公司、长期合作车队、司机发生的,这占据90%以上(数据是预估)的份额;试想,如此众多的车货匹配平台,花巨资、给补贴、动用成百上午的地推人员去鼓动“货主”发布货源,让物流园区、配货集散中心的“散车”去参与,最终的结果可能也只是以下这个场景:
货主或信息中介一边线下与司机达成交易,一边双方笑着将这个货源和“抢单”在APP上再录入一遍,毕竟,现在是车货匹配平台打市场阶段,发单、抢单有补贴,有钱不拿白不拿
那么既然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理论上可以缩短交易环节,为什么货主大货源不通过这些车货匹配平台来发送呢?
运输市场的特点
我们知道,合同物流的特点就是有计划性,生产厂家、商流公司根据过往生产销售数据分析和市场发展预测,它基本上是能确定一年或半年的物流计划,具体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运输量是多少,对这种计划性的运输,它可不希望到线下市场或线上市场-车货匹配平台找明天的车,而且它对这些车是否有资质、能否安全到位、沟通是否有问题、是否有风险规避能力、能否提供开票去一单单地操心,这可不是生产、商业流通企业的专长;
所以,反映到用脚投票,就是货主单位们还是要找有资质、可控、沟通顺畅、有风险承担能力、可开票的三方、运输公司或物流公司来运作它大部分的货物运输,这是必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再发展,这个规律很难打破;
那么,三方公司或运输公司会不会作为“货主”方,将社会零散运力作为运力主体呢?目前,的确有一些比较大的三方物流公司直接从停车场、配货站点找车,但为数不多,这需要有较强的车辆鉴定能力、较大的专业人力投入、较大的风险成本;大部分三方物流公司都是采用自有或长期合作的车辆司机,不论这种车是挂靠、合同制、合资购买、租赁;而且大部分市场的个体车辆也都或多或少地以各种模式参与到三方物流或运输公司中去,依托它们去找货生活,去配货站或信息中心或现在的车货匹配平台去找货,这占据运输市场相对较小的比例,应是临时性、补缺补差的行为。
所以,运输市场的主体是专业物流公司或运输公司;车货匹配平台去针对这个小众市场,去开拓货源、找车难免成绩有限、效果难达预期。
解决不了运营监控问题
运营控制难点
从10年前的车货匹配网站开始,到现在的车货匹配平台或APP产品来看,大部分是解决有货找车、有车找货的问题,通过种种平台,促成货源方和司机达成交易,且不论在促销手段下货源、车源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怎么促成交易?对过程进行监控?异常问题如何保证顺利解决?这些都是问题!
1、如何促成交易?
一是信息不真实,二是信息海量,三是信息的有效性,四是运输有许多考虑维度,价格不是唯一的,还有车型、货源结构、提到货地等,不是车货匹配平台上提供订单的发到地、件数重量体积,货品名,车型或留个电话拨打电话就可以让买卖双方确定交易,所以,即使是真实的货源信息,从信息发布到达成交易概率也有问题;
2、对过程进行监控?
现在大部分的平台,只是交易平台,最多促成交易,交易后,司机是否准时提货?准时到达?货主或司机有没有违约?跳价?平台方管不了,也没有能力管;这也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特点,数据量是极大,但极大的同时,你要控制过程、效率也是成问题的。
3、异常问题解决?
正如上面说的,在如此大业务量情况下,车货匹配平台的人,大部分是技术导向、市场导向的人才结构,他如何能处理异常?不是说交易方维约,你平台预先赔个钱就能解决长久之计;大业务要大运营去支持,且不看商业银行、快递公司、电商公司等都是数千数万的专职客服人员去处理交易过程的异常及提供跟进服务;车货匹配平台有大运营去支持吗?
解决不了结算支付
票据结算
对货主单位来说,作为经营单位,他离不开完税、规范经营,而目前车货匹配平台,针对的车源方是个体司机,个体司机没有管理费,不交纳营业税、增值税,不按常规计算车辆损耗折旧,从成本上来看,短期是有大优势,但个体司机提供不了增值税开票或提供起来很难,这是问题;
从国内目前运输结算来说,都是月结甚至60天以上账期,个体司机需要的是趟结,少有能提供月结能力的,货主单位突然从月结转到大部分支持次结,对货主单位财务结构、资金运筹产业的影响太大,一般不会接受;
从结算模式来说,现在有回单结,还有代收货款且金额较大,回单结现在也有采用技术手段,通过电子回单网络传递模式来解决,但相对于大企业之前一直以纸质回单作为结算凭证的传统习惯来说,改变还有时间;代收货款问题,货主单位怎么能放心让个体司机来执行了,这可是金额达数万几十万的问题。
进言 对这场车货匹配盛宴的相关方有以下建议
不容置疑,车货匹配APP给传统的货运行业带来了靓丽的风景,就如同园区内多年未见的青春倩影,但对于商业运营而言有什么新意呢?
一对投资方
1、资本方有你自己的投资逻辑和判断,当然,正如有人统计的,投资成功的是凤毛鳞角,但对渴望资本的快递发展的中国物流行业来说,你们的每一笔投资,每一个方向都引导着物流市场的一定走向,所以,还请多做市场调查、深入行业问题本质,也为保证你们的提资回报率,请慎重选择物流投资方向;
2、从目前行业发展及市场营商环境下,投资车货匹配平台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最后一公里、社区运输信息化、运输模式改革(甩挂运输、集装柜、托盘社会化)、共同配送、物流教育、物流装备及技术等都是不错的投资方向,这些既有前景,又符合行业、社会需求的投资项目倒更是好的选择。
二对车货匹配平台企业
1、未上路的建议暂时不要上路了,三五年内,入市恐怕只有烧钱、培育市场的份儿;
2、已在路上的建议多从行业本质、需求出发,从提交交易双方信任、支付手段、信息筛选算法优化多考虑,多练内功,少参与烧钱盲目做大,做好过冬准备。
三对传统物流企业和物流
1、资本的方向及车货匹配平台及物流信息化的动向,应引起我们传统物流人的重视,在国家层面大力推导互联网 ,且的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一次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我们要拥抱它,借用这些工具,改革我们的业务、流程、思想;
2、同样,实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需要我们最后落实到我们一车车的运输,一笔笔的交易,离不开我们传统物流人的运营;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也还是要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这样,社会再变化,我们也能谋一杯羹。
3、我们不能贪车货匹配平台的那点补贴,没有实际需求,下载、注册、发布数据只为拿取补贴,给投资人和车货匹配平台虚假的交易数据。
四对媒体和自媒体朋友
1、行业媒体和自媒体的朋友,你们是舆论导向、是喉舌,你们的每一篇报道,对求知识的物流人来说,都可能主导或影响做企业、做业务的判断,所以,在报道车货匹配平台的融资,车货匹配平台的运营、发展效果、前景分析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持职业操守;
2、我们可多深入的调研、思考,多提出些问题及讨论,这样,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才是才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