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觉化解读:初心
先来看一则故事
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膨膨之声震耳欲聋。
大人们越管,孩子们就蹦得越欢,大人们都很无奈。
这一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孩子们欢呼雀跃,争相蹦跳,胜者果然得奖。
第二天,这个人又来到车前,对孩子们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孩子们见奖品直线下跌,都不太高兴,蹦跳不卖力,声音稀稀疏疏。
第三天,这个人对孩子们说:“今天的奖品,是花生米两粒。”孩子们纷纷跳下汽车,都说:“不跳了,不跳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
起初,孩子们在汽车上蹦跳,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响等取乐,这没有什么功利目的,纯粹是基于内心的兴趣,他们的内心就是行为的驱动力。
当别人用奖励挂勾蹦跳时,孩子们认可了这种关联,被诱导接受了这种外部支配。于是,这种外部控制,成为蹦跳这种行为的支持力量。
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例如奖励由多到少时,孩子们的行为,就受到外部奖励变化的控制,由积极变为消极。而当奖励接近于无时,孩子们就停止了蹦跳。
所以,如果曾经起作用外部力量,也突然撤离,由于孩子们已经“忘”了蹦跳的初心,蹦跳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的初心,也就是在这种不断由外部来控制的因素中逐渐消失的。
这个故事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内部驱动变为外部控制,丧失了初心(源动力)。
怎样才能保持初心?
我们大多数人天天说“勿忘初心”,但可能自己根本没有初心,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心里只有一个模糊的感觉。
如果自己不明确促使自己去做一件事的最初源动力,没把这个原因想透“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那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初心,我们自己这台车的“发动机”都没打造好,如何才能跑得更快更远?
但是,难道获得金钱、地位、名誉这样的动机不算初心吗?
当然,你也可以将追逐这些名利作为自己的初心,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容易受外界状况的变化,引起自我的波动,从而导致行为的扭曲。
初心为此种种,难免有起伏波动,遇事难以坚定。
来看看伟人们的“初心”
孔子
“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
毛泽东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
······
即使是普通人
我们也可以“为自己的志趣爱好”而刻苦钻研。
我认为初心有三种:兴趣、意义、责任。
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寻找初心,也许就能给我们的人生增添恒定的动力与能量。
找到了明确的内部力量(第一个圈),我们就要时刻警惕来自外部的控制(第二个圈),因为我们无法控制来自外部的事物,它们一旦发生崩塌,人生也就可能因此而倾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某些人在因为某个技能或特长成名后,获得名利双收,却反而过得不开心,因为他无法再从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获得纯粹的乐趣了。
结语
其实,最好的人生,应该是内外共同驱动,以内为主,以外为辅,因为我们还得生存,离不开金钱等外在条件的支撑。
你,找到自己的初心了吗?
明朗 视觉思维咨询师/演示设计师。帮助每个人不用掌握绘画和设计技能,也能快速提高理解力、表达力、品牌力···倍增个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