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追了好多剧,下班直奔影院看了微博里喜欢的知识分子安利过的《明月几时有》。它的大意是借用梁家辉扮演的出租车司机爷爷,回忆当年香港沦陷抵抗日军中市区中队队长方兰以及她的亲情爱情战友情的故事。我的泪点有点低,一般看剧中人哭都会无故哭,跟剧的好坏没明显关系,我朋友对于我这种反应比较难以理解,我安慰自己是情感丰满,入戏快,不过作为为数不多观众中可见唯一一个拿纸擦泪的我还是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刚看完的时候,其实有点不能理解为什么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大剧的感觉呢。后来想想它是一种慢慢的叙事的方式,借他人之口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女性抗日英雄的故事。它扣人心弦的地方,会给特写镜头和具体细节,比如帮忙转移香港文化人转移工作,方兰和刘黑仔被追击以及在关押方伯母外决定放弃营救,方伯母和内部特务枪杀,方兰的男友李锦荣因方伯母传递情报被日本人逼问情节。
我只能看到片面的,我只能看到我可以看到的,因为我的经历里没有同类事情,相关战争背景不够了解,对于文化人的慷慨激昂或者特别的情绪不太能入戏。我只从书里见过文化人的生活,感受到别人的思想,我觉得我什么都没有,就如同你在幕上我在幕外,作为一个观众围观你们的生活,希望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思想。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因为我在剧中文化人的逃离过程中看到了梁冬,在我印象和认知中他是真文化人,然后意识到越来越多传统的文化人以各种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有借用文字,微博,节目,音频,现在是电影。
也许是文化,知识慢慢融入到生活的每个地方。不管是游戏、电影、电视,甚至以娱乐为主的综艺都在慢慢寓意于乐,不再只是打发时间,而让你学着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生活,好好利用时间。
明天再说我周末追的其他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