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虫毒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螫:毒蜂等用毒刺螫人。攫:猛兽用爪子抓东西。搏:扑上去抓。
朘:小男孩的生殖器。嗄:哑。常:经常。这里指永恒不变的规律。
含德深厚的人就如同初生的婴儿,有毒的虫不蜇咬他,猛兽不伤害他,凶猛的鸟不搏击他。
骨软筋柔的小手握东西很牢固,他虽然不知男女交合之事而小生殖器却常勃.起,这是精气极为充足的缘故。
整天哭叫,嗓子却不沙哑,这是由于和气极为旺盛的缘故。阴、阳两气统一是和气,了解和气就是明。有益生命就是祥,心中使气叫强。
事物过分强壮会走向衰老,这就违反了道的法则,不遵守常道很快就会消亡。
老子曾经不止一次说过,生命最佳的,或者说最接近道的状态就是婴儿时期,因为那时候是精气最为充足饱满的时候。老子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比如毒虫、野兽、猛禽都不会伤害他,筋骨虽然柔弱但是很有力量,经常大声哭闹但声音不会沙哑,这都是生命力充沛的表现。人在婴儿时期,什么也不知道,所以他也无欲无求,无私无为,正因为这种状态才使他处于和谐安稳之中。
而德行深厚的人,就如同这样的婴儿一般。我们普通人常常相反,总是陷入无穷无尽的思虑之中,我们会长大,面对生老病死带来的痛苦,我们也会踏入社会,为了生活烦恼苦闷,这都是无法改变的。相信大家都有各种情绪和忧虑,时而因为得到什么而高兴不已,时而又因为失去的而不停伤感,时而羡慕别人,时而埋怨自己。正是因为这患得患失的情绪不断消耗着我们的精神。
老子针对这种情况开出了他自己的药方,简单来说就是以后“和”字,多年成长,我们变得骄气、霸气、躁气,而唯独缺少了与生俱来的和气。在我的理解中,和是德的表现形式,我们不能直观地看出一个人具不具备德,但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和善。一般来说,很少有人会跟这样的人交恶,因为他从不伤害别人,反而乐于助人,而其他人也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并在需要的时候施以援手。这不正是德的表现吗?这不正是道的表现吗?老子最后一句说道“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这也正是在提醒人们,表现得过于强大并不符合道的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限度,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事物强壮到极点就必然会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