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是一个游人如织的地方,法国艺术家让·勒内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在玻璃金字塔入口处自拍,却互不理睬交流。
于是,他萌生一个想法:“希望能给他们创造一种联系,让他们讨论发生了什么,彼此交谈,一同惊讶,一同微笑。希望将被拍过几百万次的画面重新带回视线中,让没有玻璃金字塔的卢浮宫能够留在大众心里。”
让·勒内在玻璃金字塔入口处的一面墙体上贴满卢浮宫的黑白照片,使其看上去与背后的建筑物融为一体,从而造成玻璃金字塔“消失”的错觉。
然而,这次创作还没有就此结束,中国艺术家刘勃麟的到来使把卢浮宫的“消失”推向高潮。
几年前,刘勃麟以朋友的身份参加让·勒内的艺术项目,把标志性的“刘勃麟式隐身”带到卢浮宫。
卢浮宫的名气、贝聿铭的建筑作品,给了刘勃麟和让·勒内的“隐身”一个很大的气场。
然而,在这片“卢浮魅影”中,刘勃麟和让·勒内实施“隐身”时,诡异的事情频频发生⋯⋯
刘勃麟说:“在第一次作品拍完以后,我电脑里关于这次拍摄的所有文件都消失了。这是真消失,不是我创作那种形式上的‘消失’。而且所有文件夹的属性回到了1984年的1月23日,这一天是贝聿铭提交金字塔方案的时间,所以特别地诡异。”
照片没有了,这对刘勃麟和让·勒内来说,是特别沮丧的一件事情,所以又重拍了。刘勃麟回想第二次拍摄的情景,脑海中依然浮现“诡异”两个字。
“第二次拍的当天雨特别大,但非常奇怪的是,在我们开始拍摄的前五分钟,雨突然停了,直到我们拍摄完,雨又重新下起来,所以有一张我和让·勒内站在原地打着伞的照片。整个过程充满诡异,我不知道怎么去解析它。”
这是两人的第二次合作,三年前在纽约曼哈顿的SOHO商业区,让·勒内拍下刘勃麟的眼睛和手指,放大打印贴在墙上,刘勃麟以此作为背景,以颜料把让·勒内隐身于自己的放大图像中。两人分别用对方身体作为媒介,将两种不同的艺术语言融合在一起。
一年前,两人一直在寻找第二次合作的合适时机,却没有找到。直到让·勒内把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消失”在原来的法国王宫里面,两人终于找到了第二次合作的契机。
刘勃麟说:“卢浮宫是一个所有艺术家挚爱的地方,所以这是最完美的合作地点。我和让·勒内的艺术形式有共通之处,他用打印巨幅照片实现消失,我用身体实现消失。加上卢浮宫的名气、贝聿铭的建筑作品,都给了我们的创作一个很大的气场。”
这次“消失”试图让人们看到,在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出现以前,卢浮宫的宫殿是怎样的。可是人们眼中似乎消失了又挥之不去的,是金字塔的形状,以及两人若隐若现的身影。这种纠结留在每个观看者的心中。
刘勃麟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