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装修的事情弄得有些心力憔悴,奈何又遇上了孩子的叛逆期,心情沉重之余又不知所措。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叛逆期火药味”的女儿,也不知道该怎么缓和亲子关系,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教育引导她。这一刻我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于是我告诉自己该放手了。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安排吧。心一旦累了就想放任不管,可是放任后也未必能换来一丝的轻松。
今天帮孩子整理上次小记者活动的文章,看着自己做的笔记眼前又浮现出那位70多岁爷爷的身影,仿佛又一次听到了爷爷讲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2岁时父亲去世,本来家境贫寒的他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范仲淹极爱读书,他一天里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肚子饿了就吃别人不要的烂菜叶,喝别人不喝的糟糠粥,一路艰辛最终考取功名。爷爷想通过范仲淹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从小要耐得住苦才能把书读好,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刻苦学习的动力。备受启发的我把今年的教育任务制定为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会吃苦,学会在苦中找寻快乐,找寻奋斗的意义与动力。于是我开始每天走路接两个孩子放学回家,在路上确实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后交流的话题不断地扩展。可是好景不长,这几天在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的笼罩下,一起走路回家转变为不自在的相处,唠唠叨叨的说教,与对彼此不理解的相互埋怨。
我很苦恼,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思前想后有必要作系统性的反省,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始于包容方才融合”你真的做到吗?好像并没有,因为生气会有意识地忽略孩子的行为和感受,为的只是避免发生争吵,可是这种家庭氛围只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伪和谐”罢了,它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压抑着情绪。始于包容方才融合,不是指责,不是压抑,而是以爱之名的包容与接纳。你能做到包容她才能引导她,你能引导她才能把好的品质与她的思想相融合,那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
联想到装修的事情,最近我对孩子们各种不懂分担的埋怨是存在问题的,他们不是不懂,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而家长对他们并不自知的事情埋怨得结果就是“愤”起反抗。教育不仅仅是言传身教,也是深思熟虑后的无为而治。想通过一件事情让孩子有所成长并达到目的,是需要提前做功课的,需要付出努力的。因为我们得知道,让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并扛起责任远比被动接受安排对自我成长的影响更大。
我很庆幸临睡前女儿对我说:“妈妈从明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