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在老梁读书会,开始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英语》第五章的分享。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是对课标中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个概念的解读。围绕四个问题展开:什么是英语学习活动观?为什么要倡导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活动是什么样的?如何有效设计与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个概念的解读类似于我们的语篇研读What,Why和How, 所不同的是,第三个问题又增加了一个What的提问。
说起英语学习活动观,我们还是要回到这个概念的来源。义务教育新课标在第3页详细解读了第4条课程理念,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另外,在课标的第49-50也的教学建议中,对英语学习活动观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自始自终我们都没有见到完整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概念、活动类型和如何设计。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英语》第五章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今天的分享也是围绕书中的这四个问题,并结合王蔷教授的讲座和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展示,谈谈我在教学设计中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解。
今天的分享,有三惊。
一是惊吓。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临开播时,我的电脑竟然被静音了,无论如何我就是无法解除静音状态,系统显示我没有连麦,但是我上次参加会议就是直接说的,没想到这次就不可以了。后来我突然意识到,我三天前删除了电脑中的一些我认为没必要的小程序,卸载了它们。有可能误删了腾讯会议需要的小程序。幸好,老梁读书会的小伙伴们都积极的想办法,最后刘荣慧老师分享了屏幕,替我放的课件。耽误了十分钟才开播,让我内心十分自责,尤其是在彩琴导师和赵莲芝老师提前进场的情况下,我为自己的这份过度自信付出了代价,今天也给了我教训。我以为自己准备得最充分,但是临到关键时刻掉链子,让我意识到,面对每一次开播,再认真的准备都不为过。
二是惊喜。我没有想到河南师范大学的王彩琴教授和洛阳的教研员赵莲芝老师会参与这次分享活动,这是老梁读书会的魅力。昨天,我发现彩琴导师把老梁朋友圈中的照片分享到了薄改导师群。让我受宠若惊。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彩琴导师今晚竟然加入了我们老梁读书会的分享,还做了认真的观点交流,给了我中肯的建议。提炼一下彩琴导师的分享,给我的启发:
1.理解并不是最低层次的思维活动,而是更深度的感知与感受,更高阶的思维活动,否则就不会有《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的问世。所以,不能把学习理解中的感知与注意当作低阶思维活动,也不能和布鲁姆的认知层次理论相对照。
2.观点没有对错,都是大家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有更深度的思考,多问what,why 和how, 那12个字下面对应的18个词语都可以成为我们设计活动的抓手,关键是如何把这18个词语怎么理解透了,揉碎了,变成自己的东西,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把别人的观,变成自己的观,最大程度上不曲解,不误解这些观。
3.读书不是非要做成思维导图,我要做的不是搬运书上的知识。而是把书中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针对书中的某个词,某个句,进行深度思考,多次追问为什么,形成自己的见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4.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迁移创新,把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做实,做透了,就是很好的活动设计。不要局限于别人的理论和观念,而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赵莲芝老师说能有个团队带着阅读,有个卓越的团队领导人梁老师领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有彩琴导师指导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正如树丽所说,幸亏彩琴导师来了。要不然,我可能会在大家的鼓掌声中感受一种自我营造的成功和喜悦之中,但是,彩琴导师的追问,却让我瞬间清醒。我以为我已经掌握的活动观之“道”,其实也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的一些简单而又肤浅的思考。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门大学问,只有多问Why,并践行how,才能在教学上不断发展和提升。
三是惊讶。在阅读中我遇到一个问题,说听写单词并不是英语学习活动观指的活动,我不明白。没想到树丽四两拨千斤因为听写单词没有主题。我真是惊讶于自己的愚钝和树丽的智慧。她是我们整个老梁读书会最善于思考的人。总是把书读得很透,很实在。思考也深入。对比之下,我觉得自己读书实在太肤浅。培培老师的发言也越来越有深度了,老梁读书会的成员正在以奔跑的速度成长。
感谢刘荣慧老师帮我解决了今晚分享时的课件的问题。感谢孟云老师教我用可画软件做了海报。为了让我学会,她还贴心地帮我录了一个小视频。通过这次分享,我又解锁了一项新技能。感恩一路同行的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