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迪伦)抬头仰望苍穹,仿佛在向天祈求转运,却只见铅灰色的流云悠然拂过天际。她一边低声啜泣,一边转身面对荒原,渴望发现一丝文明的痕迹,免得她重回黑暗的隧道。她手搭凉棚,遮挡着眼前的风雨,向地平线眺望,就在这时,她看到了他。”
周日下午送孩子到东枫杨,望见无数的车量穿梭,父母目送孩子走进东枫杨,脑中浮现克莱儿·麦克福尔在《摆渡人》中迪伦那段追寻未知世界的文字。正如父母对孩子在这里的期待:找到“摆渡人”到达天光的彼岸,沐浴在名校的未名湖畔。
在这明媚的春光里,这里的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命运的摆渡人!绵延的荒原是孩子心像的投射,天光的尽头,藏着未知的世界。
每周回来,他都会告诉我自习室的光景:自习时偶尔看四周,都是“低头人”,即使是说话声音也是非常低,所有人都在努力的学习,有种“就怕学霸上自习”的紧迫。对于我,比起自习,更爱晨读;我总想,是否孩子会像我少年时候那般晨读?
它可以让我感受春天来了!
爱郁郁葱葱的夏天,爱硕果累累的秋天,爱银装素裹的冬天,更爱百花争艳的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计时在于晨。春天的早晨凉风习习,微风中含着花瓣的气息和香味,真是沁人心脾,让人心甘情愿在这样的春风中。这时进行晨读,相信效果将事半功倍。春天的早晨无人不爱,无人不醉。
谁把春天带来了?是谁把春天带到了校园?
是春风把春天带来了,柔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送来了和暖的气息,也送来了勃勃的生机;吹醒了花朵,叫醒了绿树,唤来了春雨。
是春雨把春天带来了,温柔的春雨妩媚下着,带来了烟雨的味道,也带来了、生机和希望;浇灌了禾苗,温润了心田,跟来了春雷。
是孩子把春天来到了校园,是朗朗的晨读,是操场矫健的身影,是自习冥思的额头。
找到了方向,余下的只有奋进。林语堂在《京华烟云》说,“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孩子每日晨读,每晚的自习,都是这些细微之事,都是学力的提升。待时光荏苒,畅游燕园,总会感谢今天的摆渡人。
天光的尽头藏着未知世界,摆渡人陪伴孩子越过山峰,抵达灵魂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