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在上海某综合性培训机构的经历,让我接触了很多家长和小孩子们,只是观察、思考着些东西,然后现在把他们写下来,希望能引发更多家长对育儿的思考。
我想谈以下几点:
1.不揠苗助长,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条养育儿女的路上,感觉年轻父母们都在竞争着、焦虑着,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有时就是因为焦虑和恐惧,而做出错误选择。
格塞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让哥哥48周大开始学习,用了6周时间学会了爬梯子。弟弟安排在52周开始,以同样的学习内容和训练强度,弟弟2周就学会了。
格塞尔想用这个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是有关键期的,也是有客观规律的,并不是越早越好。同样基因,同等条件学习,弟弟学得更快,是因为他具有走路更稳、腿部肌肉发展更完善等等优势。
这里有三岁大小,家长就送来学英语的小朋友,其实这样“物极必反”。三岁大,什么样的程度?一方面,中文说话口齿不清,有些自己名字都发音不清晰;因为他们的舌头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另一方面,他们的瞬时记忆能力特别差,三分钟前教的单词,立马就忘记了。如果中班5岁的小朋友,和一年级7岁的小朋友,同时教一样的英语内容,一年级会学得更快更好,他们有更强的读长句的能力,同时发音口齿更伶俐,而5岁小孩要学会同样的内容,很吃力。
2.“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有个著名的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我想改变一下顺序: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之所以改成这样,是因为我觉得“我从哪里来”一定程度上,对“我要到哪里去?”和“我是谁?”有影响。联系我们的主题,翻译一下就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应“从哪里来”),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性格(对应“到哪里去”和“我是谁”)。
父母对小孩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对那小小的内心造成影响,他会有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而会改变他的行为。
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她家长对她课堂的表现很苦恼。这个小孩课堂上话很多,学到什么新知识让她想到了什么,她都想跟老师倾诉下。所以来这里专门交代老师:上课要严厉地管管她,不要让她说话。
其实呢,我要是这个孩子家长,会很高兴。因为,语言和智力发展有直接关联。你不指望一个呆笨的小孩,会说很多话。她家孩子很会说“闲话”,反映的是这个小孩很聪明,她能“天南地北地侃” ,你说到这个内容,她能立马想到相关联的另外一个内容,思维发散,也比较创新,见识也多。虽然小小脑瓜,装的东西可不少。
如果老师按家长要求,选择最直接粗暴的方式,阻止小孩说话。比如,上课时,这个小孩开心的对老师说着“老师,我家也有blabla…”,或者“老师,你知道吗blabla……”睁着圆圆的眼睛,一脸的表达欲,老师立马对小孩说“不要说话!”,那个小孩就会想,我上课原来不能讲话,我讲话是不对的,那我以后再也不讲话了。其实呢,老师应该让小孩知道,不是她说话不对,是扰乱课堂不对。这样被训斥以后,这个小女孩可能觉得自己不能说太多话,进而限制自己去思考些东西。久而久之,这个小孩智力发展会受到阻碍。
这里老师需要的只是小小引导,要告诉她:上课这样说出来会打断老师讲课,也会影响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讲。或者也可以对这个小朋友说,现在我们在上课,下课你再告诉我你的趣事好不好?
关于家长教养方式影响小孩的另外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我发现一个共性:调皮捣蛋不怎么听话的孩子,普遍有一个喜欢大声吼骂甚至喜欢动手打孩子的暴力的家长。也许是因为被这样对待习惯了,觉得像这样暴力的样子是很正常的。我问过一个第一堂课就把自己的书撕掉的小孩,问他在家有没有挨过打? 他说,爸爸、爷爷、奶奶都打,爸爸打的最狠,他说最怕爸爸了。我就懂了,他为什么这么暴力。
低等生物尚且有自己的“应激——反应”模式,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更是如此,受到怎样的对待,会影响内心活动,我们会思考,作出对应的反应模式。作为小孩子更是如此,只不过他们的这种模式会更简单点,不会掺入太多逻辑性的、复杂的推理。一方面,他们可能会简单地模仿父母,具有跟父母相似的气质;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对他们的某些行为采取消极负面的应对,他们会单纯认为我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以后不能再这样做了。
所以,大人对待小孩子,首先要了解并理解他们,其次也要以他们理解的方式,在自己明白到底想要他们从这件事获得怎样的知识或怎样的改进的情况下,如此逆向思考之后再跟他们交流。
比如,小孩子好奇心很强,他们看着啥都想摸摸,有些东西可能只是脏,有些家长就严厉阻止:“不要碰!” 他们不了解这是小孩在探索世界,这种探索精神对他们的人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家长粗暴地制止,会让小孩一颗探索的心受到抑制。其实,父母只需要完全照顾好小孩的安全,至于脏不脏这种问题是次要的,他自己去探索了,意犹未尽,他会知道那个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我也见过,在餐桌上,妈妈抱着小孩子喂吃饭,小孩想吃某个东西,妈妈说,这个辣,不给吃。小孩哭闹,妈妈还是不给吃。我在一旁看着急,心想她这么想吃这个食物,只是太辣而已,喂她吃了又不会引起生命危险,小孩子吃过觉得辣自然会哭的哇哇叫,就不会再要吃了,做妈的咋都不让她探索下呢?
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他们成长的影响不可小觑。大多工作族的爸妈,也不容易,不过为了自己孩子的成长,可以采取主题阅读的方式精选几本育儿书来看看。这样与孩子交流也会更顺畅,相处更舒服,孩子也会更好的成长。
这里推荐两本: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 著
《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