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只是个是非,是非只是个好恶”
——王学之大纲
一、读王学必须有四书的基础和《六祖坛经》的准备。越懂禅宗,越好领会心学,先生是儒家中的惠能。
1、先生曾出入佛老,但最终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回归以儒家为根本。儒家才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
2、儒家着相有什么关系,人生总要有目标、有追求,只是不要过。因为佛家说不着相,其实佛修行亦是为了生死,解脱,摆脱轮回。儒家更类似地藏菩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3、但人类总要衍生,总要发展,以佛之最高智慧为镜、为药,为世间法,为人之自新提供借鉴,时时纠正自我。我们都是父母所生,也有自己的孩子,为消业,如日悬空,亦必须人人相信,自己是自己的太阳,自性自度、自我更新、自我砥砺。
4、儒家有明确的目标:止于至善,此心存乎天理之极,五步骤:止静定安虑得。 不是具体一件事的目的,而是整个人生的目标。天理不是慨念,不可论证、逻辑推理、数学演算,而是良知、本心、良心。
二、良知两大功能:求生求爱。
1、生就是生命,真诚坦直地求生,凡是一切助长生的行为都是善,一切摧毁压抑生的行为都是恶。
2、爱就是孟子说的心,包括心之四端。一切助长人心之四端在事上的显见都是善,压制摧毁之都是恶。
3、如此的天理便不再是头脑中理性的思考与概念,而是事上体现出的心,心是生命情感的本真。
4、墨家看似理想主义,其实是理性主义,爱无等差的结果就是把所有人都看做自己人,所以你不再有敌人,你才能存活。其目的还是互惠互利,非攻。其立论的基础不是发自内心的爱,而是功利主义的考虑。
5、孔孟思想抓住人的本性,求生求爱的心,是自然明觉的发现和呈见,是良知良能。良知不是知识,是先天本有的本性。
三、王学之大纲
先生讲“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之变。”这句话是王学之大纲
1、良知是“是非之心”,此言把东方智慧与欧洲哲学彻底区分开。是非曲直在西人头脑是逻辑判断,是理性,有标准、有对错。是利害关系、得失,是算计。什么是正确?带来更多的利益;什么是错误?个人利益受损。此假定人心是动物心,是自私的。
2、心是好恶,先生讲的是非之心不是头脑理性,是本心之本有的好恶、爱恨。你的好是善还是恶,用本心来检验。
3、如果你心之好恶助长爱和生,就是善,否则就是恶。所以是非只是个好恶。此好恶绝不讲利弊得失,好恶之外谈是非是心外之理。这点完全与西方哲学和科学不同。
4、有些事不能做就是不能做,因为自心里过不去。比如赌博、欺骗、抢劫,而西方认为只要照章纳税就可以,可笑不?
5、人生经历了种种变化,磨难坎坷,知道应该不讲利害得失,该做,义之当前,多大危险,也要上。以此心去做事,就尽了万事万物。“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恶便是这个好恶,合适的、人心本然之好恶,唯仁者能做到!
6、良知,真好恶,本有的明觉,然后体现在不同的事上便是礼:孝悌、夫妻、朋友,五伦上都合适。
四、小结
1、理是头脑是逻辑,而心是生命情感的本真。东方人谈感情,西方人讲道理、对错,讲逻辑判断。
2、良知是“是非”之心,心有向往的一面(好),也有厌恶的一面(恶)。若向往助长生和爱,便是善;若厌恶摧毁和抑制生和爱,也是善
3、是非,就是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遵从于本心。从生命情感处判断。凡有助于生和爱,则为是(正确),否则就是非(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