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时,有人徜徉花海自醉人,有人过敏愁煞人;蚊虫肆虐中,有人若无其事,有人满身红点,这是身体对外界的敏感与钝感。上级批评,有人若无其事,有人耿耿于怀;同事嘀咕,有人哈哈一笑,有人疑神疑鬼,这是心理的敏感与钝感。正如忧虑的事情,只有1%的发生概率,别人的评价,对我们的影响本不应超过1%,我们自己的担忧,让1%放大到100%。
生理上的敏感 与钝感,那是跟随基因而来的,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心理的钝感力,减少外部评价对生活的干扰。钝感力,也是一种自信力,坚持力,能固守心中所想所思所为,活出独立,自主。
导师指导学生,有的导师喜欢碎碎念,有的学生钝感力十足,做到我行我素,择优听用,其他的当做耳旁风,有的学生则将碎碎念当成对自己的不满,要么战战兢兢,担心受怕,要么桀骜不驯,处处顶撞,最后关系僵化,不欢而散。适当的钝感力,可以做到让子弹飞一会,有效化解嫌隙。
在工作中也一样,敏感的人,会过分解读领导的话,一句好话让自己高兴半天,一句批评能耷拉半天脑袋。请示两天每批,就怀疑是领导刁难,亦或是其他方面做得不好。回头再看,上级的一句评价好与坏,对自己的人生发展并无太大影响,影响我们的,是自己的专业和能力。钝感力,反倒成为一种保驾护航的能力,不让人生跑遍。
读完渡边淳一先生的《钝感力》,觉得钝感力就是一种把事情往简单处想,不节外生枝,直达人生本质的能力。在学生时代,我们还有成绩参考,有努力奋斗的方向;在社会上,思维多元,思潮多变,利益至上,经济优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来越在乎别人的看法,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在见风使舵中迷失了目标。修炼“钝感力”,可以不迷茫,不从众,逐渐拥有自主思维,活出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