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河北一寒门女孩以707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北大,写了一篇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很多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支持她,为她出身寒门,但精神富足,乐观上进,对待生活不屈不挠的精神点赞;也有人认为,她的感谢贫穷只是一种无奈,而且担忧寒门逆袭进入北大后,她的传统价值观可能会受冲撞。那么,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吗?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常说的寒门子弟多指农村孩子或一些城市底层的孩子,而那些有钱有权有势人家的孩子就称为豪门子弟。寒门子弟可能一出生,就和豪门子弟在物质上,家庭环境上,教育背景上,社会资源上拉开了差距。有的可能早早辍学打工,有的可能会抓住学习这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勤奋努力,而最终大多数人也只能上个普通的大学。而那些豪门子弟呢,他们从生下来那一刻起,就已经赢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父母会给予他们优渥的物质条件,良好的教育条件,丰富的生活阅历,优质的社会交际圈,他们可以不用努力,就能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何况经过父母的精心教育,名校,出国是他们顺其自然的道路。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会严重影响子女的教育程度。所以,社会舆论称“寒门再难出贵子”。
有一项针对30名省市高考状元的调查,发现91%的高考状元来自城市,而只有9%的孩子来自农村家庭,其中大部分高考状元的父母都是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65%的高考状元父母都是大学本科学历。可见,阶级的固化,富人的孩子会更富,穷人的孩子会更穷。美国的《人生七年》这部记载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14岁,28岁,…直到56岁的成长经历的纪录片,深刻地反映了家庭背景和阶层对一个孩子成长道路的影响。阶级壁垒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都存在,但是记录片也从侧面反映了教育比物质的影响更为深远,健全的人格是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但是2018年高考中,云南曲靖崔庆涛,河北枣强王心仪两个寒门考上北大的新闻到现在仍使我们激动不已,也会使我们再次质疑这句话的真实性。有些吃瓜群众会说,他们虽然鲤鱼跃龙门,进入北大,但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进北大后,他们可能会显得格格不入,以前不是有报道,农村孩子考上北大,由于不适应而退学的吗。他们两位是出身寒门,但是家庭给予了他们丰富的精神教育,他们乐观自信,吃苦耐劳,不与别人攀比物质,接受生活的苦难,努力去改变自己,从而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其实,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和贫富无关。
寒门再难出贵子?确实,走出寒门,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去努力,一个家族的改变需要靠几代人的努力。哲学家雅尔贝斯曾这样定义教育的本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最大唤醒孩子的灵魂,激发孩子的潜能,教会孩子乐观,坚强,有担当,我想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