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25-许建兰
作者:(法国)周·欧斯特·朗迪
译者:王石安
插图作者:(西班牙)卡门·瑟果维亚
很久之前就入手的一本书,几年前,孩子爸爸常年出差,女儿三岁左右,正是需要爸爸陪伴的阶段,时常看着她望着别的小朋友跟爸爸玩耍的画面傻笑,到了晚上睡觉前,还会小心地问我:妈妈,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顿时心头一热,不知不觉娃长大了,有些东西我永远没法给她。我只能安慰她:爸爸忙完很快就会回来陪你玩了。直到现在女儿快九岁了,跟她爸爸的情感链接也不是很好,特别缺乏安全感,我想跟那一段时间的缺失有一定关系,所以我认为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这本书讲述的是父与子的故事:
和爸爸一起散步的日子,让他饱览浓颜丽色的景物:那茂密的树林,那飞溅的石泉,那壁立的悬崖,那灿烂的落日,气象万千,应接不暇,每一种景色都蕴涵着一种快乐,一种发现,一种和谐。如果说母爱更多的是慈爱,父爱所显示的更多的是勇气和厉练。所以当他在路上摔了一跤,是爸爸拉住他的手,继续上路。当他没力气走下去的时候,是爸爸把他举了起来,放在他的肩膀上继续前行。坐在爸爸肩膀上的孩子,长得更高了,“比悬崖还要 高”。
当“我”渐渐长大,和爸爸的又一次散步,路边的风景依次迭出,父子之间却调换了角色,爸爸老了,需要帮助了,“我”却忙于工作,孜孜矻矻;沉浸恋情,卿卿我我,因而忽视了亲情。当不幸与挫折降临的时候,孤独使亲情又一次觉醒。青春强壮的肩膀,才承担起抚慰老人的责任。同是在那条散步的路上,当父亲走不动的时候,“我也背起了我的父亲”,“我想起父亲以前对我说过的话。‘一个怀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感到沉重的’”。“一个怀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感到沉重的”。这是一个少年人感受亲情的觉醒,也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
这本书画面澄净秀雅,用平静的笔触,传达出温暖的感情,和那娓娓的叙述,十分谐调融合。适合慢慢读给孩子听,一边读,一边欣赏画面,朴实但却感人,感受到了深深地暖意,亲情永远是我们生存的支柱。
每次读完,我也会自然地想起自己的父亲,那个忙碌的,远远的我不敢靠近的高大形象。在我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都是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我们的日常及感受,等我渐渐长大,家里条件也慢慢好了,但是父亲在我心中依旧是想走近却又不敢靠近的形象,直到现在,我们还是没法链接起来,那道心里迈不过去的一道鸿沟,始终无法迈过去。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也就没法重来。在现实当中,很多都是妈妈独自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而父亲的教育却是缺乏的,希望更多的爸爸能够在百忙之中,多陪陪孩子,给孩子讲故事,一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