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是“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试图改变别人对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
叛逆的根源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有些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也很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从这些表现来看,叛逆来源于外部的压力,能够突出压力的氛围,奋发有为的孩子能够更有承受力。所以说叛逆的孩子比循规蹈矩的孩子更有出息。
从古至今,哪一个有突出成就的人是按照别人设计的路线走的,特别是在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的力量强大到足以摧毁一个人所有的创造力,不具有反叛精神,只知道循规蹈矩的孩子能干成标新立异的事情吗?
父母要明确孩子拥有自己的人生和自由,并不是家长意志的执行者,家长的“权威”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让孩子知道“我可以引导你怎样过自己的一生”。
“不听话”的孩子可能在向父母要空间,因此,身为父母有时必须谦卑,放弃自己执着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和父母相处融洽, 孩子当然就不需要叛逆了。
爱和耐心——对孩子来说,特别需要足够的爱和关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呵斥、贬低、急躁、打孩子、滥用权威、命令强迫孩子等,这会导致孩子的抵抗情绪,引发破坏性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尊重,鼓励孩子的独立和冒险精神,不打断孩子说话,不打搅孩子做事,引导孩子的情绪能量方向,当孩子闹脾气时,家长要主动改变环境,用平和、耐心、陪伴的态度让孩子在合理范围内做限制选择。
叛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每个人身上都有,不过是表现得程度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