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与志愿者合照
为将传授“知识改变命运”传递至乡村孩子,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青岛农业大学春蕾志愿者协会“上学路上”菏泽支教调研团走进菏泽,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调研活动,此次支教活动,吸引了学校校友汪丽,曾为协会一员的汪丽,对协会、志愿活动等方面都建立了深厚感情,怀着对学校的感激与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凭借专业优势与个人专长,携手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此次支教旅程。
她说:“你们的活动很有创意!”
据团队负责人介绍,团队创新教育方式,在教授书面知识的基础上,开设九天下海、琴棋书画等九个主题教育活动,将特色主题活动与书面授课相结合,通过角色扮演、剪纸等活动,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锻炼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团队成员招募时,在淄博市淄川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的校友汪丽联系到团队负责人,“这次的支教活动,很有创意,特色的主题活动吸引了我,我想为那边孩子们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恰好切合‘饮食安全’主题活动。”
汪丽进行试讲
学以致用,追求实效
四年的食品知识学习,两年的食品监管工作,让汪丽对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有了深入了解。“我想将更健康、更合理的饮食观念传递给农村孩子们,将《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知识、维权手段宣传给农村的人,让农村的孩子们吃的健康,喝的安全。”汪丽在团队招募时这样说。支教过程中,汪丽通过播放食品人员执法视频,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分发食品安全宣传单,增强视觉效果;以自身职业为例,为孩子们讲解食品安全,提高孩子们安全意识,“进入夏季,食品极易霉变,每种食物霉变前后都是不一样的,同学们要与爸爸妈妈一起观察......”课堂上,孩子们的眼里都充满了好奇,孩子们纷纷表示回家要告诉爸爸妈妈不能吃剩饭剩菜。
志愿者与孩子一起开宣传画报
精密调查,家长会上,早餐倡议书别具一格
为切合“饮食安全伴我行”主题,汪丽联合团队成员调研早餐情况,分小组对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及到校的孩子们做了细致调查,“我们上班早,一般都是爷爷奶奶给他们做饭,我们不太清楚。”、“我不想吃早饭。”......调查发现,大部分父母在外地工作或每天工作早出晚归,孩子的饮食健康都是让爷爷奶奶看管,有的孩子三顿饭合一顿来吃;在校期间,部分孩子们没有拿水杯,直接对着水龙头喝生水,导致肚子疼痛。团队将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编写早餐倡议书,在家长会上交给孩子们的家长。“这份倡议书,希望大家好好阅读,孩子们所出现的问题也在上面有所体现,对于饮食饮水,家长们应做到严格监管。”团队的行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并表示道:作为家长,我们一定多关注孩子,督促孩子吃三餐,喝饮用水,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们认真阅读早餐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