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杂货店的这些事儿,纯粹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有两个事儿完全不相干,只不过都发生在店里。
有个老头儿,早上在店里买了个药罐,花了六块钱,给他找了九十四块钱。
这笔交易就算钱货两讫了,易先生再也没往心里增。
谁知道到傍晚了,这老头儿又来了,不是来换货的,是来换钱的。
“老板。你找给我的钱,里面有二十块钱是假的!”老头儿站在门口嚷。
”你是哪个噻?”易先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是一早上买药罐的!”
“哦,那都过去一天了,怎么晓得这个钱是从我这儿出去的?”易先生问他,“你今天还到过别的地方没有?”
”到过,也买过东西。”老头儿也不隐瞒。
“那你这就更说不清了,照理今早咱们就钱货两清了,你这又到别处买过东西了,越发说不清你这张假钱的出处了。”我妈也走过来分说。
老头儿反正不依,就赖着要钱。渐渐地引来了几个围观的人。
易先生见他老是在这儿闹,也不好看,就建议我妈给二十元。
“那你说你这是不是讨?”妈妈犹自愤愤不平。
“你就当我讨吧。”老头儿做一副可怜相。
妈妈不高兴地给了他二十元钱。
晚上收东西时,妈妈心里有点不痛快,把挂在墙上的的一个竹晒盆忘收了。
晚上临睡觉,突然想起来这事:”哎呀,今天忘收晒盆了,这下肯定被人顺走了,值好大几十呢。”白天里本就无故冤枉花了二十元,这下又丢一个晒盆,今天真不是个好日子,心中懊恼不已。
第二天去开门,先望向墙上,果然没了晒盆。
一会儿,隔壁巷子里的老陈提着晒盆过来:“大姐,你家的晒盆忘收了,怕人家过路的人拿走,我帮你收进屋来了。”
咦,还没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