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一生共有2次出使西域。一次发生在公元前139年,当时他还是个25岁的小伙子,除了出人头地的满腔热血和雄心,一无所有。另一次发生在公元前119年,当时他已经从博望侯的巅峰位置上跌落下来(因为贻误战机),又一次成为了庶民。两次出使西域,前后相距20年,目的、任务、达成的结果都不同,过程、难度和意义也有差异。
对于张骞个人来说,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恐怕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建功立业。不要笑,好男儿凭自己的勇气、胆识和才智去建立一番功业,在当时本身就是最大的动力(比如投笔从戎),也是光荣的,这事儿古今大同。
而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却并不是建什么丝绸之路,而是联合月氏打击匈奴。当时汉朝的情况,文景之治已经储备了大量的国家财富,白登之围的耻辱却未血洗,汉武帝登基不久,年轻气盛,决心要干趴匈奴,永除边患。
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得知西域正在闹纠纷。原来月氏人赶跑了乌孙人,占领了他们的土地。然后匈奴人又过来对月氏人大杀特杀,甚至把他们首领的头颅做成了酒器。首领的儿子非常愤怒,发誓要报仇,但苦于有心无力。
汉武帝觉得这是个绝好的机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如果联合月氏人去打匈奴,赢面很大。所以他招募了同样渴望建功立业的张骞,去出使西域,联络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带着一百多人的使团出发了,其中有个“胡人”堂邑父愿意做他向导,给张骞使团提供了不少便利。但是!张骞在西域的途中还是被抓了,匈奴人把他软禁了起来,这一关就是9年多。
不过张骞在匈奴的圈养生活过得还不赖,匈奴人给他了安排了妻子,生下了孩子,让他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偶尔还可以去打打猎,纵马驰骋。匈奴人唯一的要求,是希望他归顺,为匈奴效力。张骞当然不肯啦,在一个风淡云清的日子,张骞像往常一样出去打猎,然后就逃了(匈奴:十年都收不了你的心…)。
这次张骞没有被中途逮到,他假装成匈奴人的样子,掩人耳目,在匈奴人的地盘上溜达溜达,然后折返,噢不,奔向了月氏人的所在(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然而,此时的月氏人已经不想报仇了。
更倒霉的是,张骞非但无功而返,而且在返回长安的路上,又一次被匈奴人给俘虏了…他以为羌人的地盘匈奴人不敢乱来的,谁知道羌人早已经沦为匈奴附庸。不过奇迹的事,这次匈奴人又没杀他,而且还把他以前的匈奴妻子还给了他,让他继续好好生活。这次张骞学乖了,趁着老单于病故,携家带口逃回了长安(公元前126年)。
汉武帝很高兴,消失了十多年的人竟然奇迹般地回来了!虽然这个人没有完成联合月氏人夹击匈奴的最初目标,但带回了另一个令人振奋的宏伟计划:汉朝要打通河西走廊,控制西域。而这个在西域混迹了十多年的“西域通”张骞,是汉朝最好的顾问。
张骞也确实为汉朝在打击匈奴的军事行动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也正因此,张骞得以封“博望侯”。然而,在一次和李广一起的牵制性军事行动中却遭遇了惨败。张骞爵位被夺,又一次变成了平民(张骞:人生大起大落真是太刺激了)。
公元前119年,汉匈漠北大战,霍去病封狼居胥。从此匈奴远盾,不再威胁汉朝。也就在这一年,张骞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这一次,他带上丝绸、瓷器、茶叶、币帛和一个300多人的使团浩浩荡荡地出发,平平安安地到达了乌孙国。在那里,他派出副使联络周边西域诸国,凭借着汉朝强大的军事实力背景,以及屯田、设郡、见边塞长城等一系列制度举措,张骞在河西走廊建立起了一条贸易通道,就是丝绸之路。
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到长安,第二年就死去了。张骞的一生,青春、家庭和事业,以及所有的挫折和成功,都留在了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