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山中,青埂峰下,有一块女娲炼石补天遗留的石头。经过女娲娘娘炼石炉的熔炼,它有了五彩斑谰的色彩,还通了灵性。
它看着昔日伙伴化做五彩云飘荡在天际,心中好生羡慕,又好生失落。
直到有一天,两位仙僧仙道,衣袂乘风,向他走来,坐在它旁边的石头上,讲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又讲到红尘滚滚,荣华富贵。石头听得入了迷,央求两位仙人把它带往红尘,见识见识尘世繁华。
两位仙人告诉它,大荒山跟人间是两个世界,这里,万物永恒;那里,一切皆流,一切皆变,鲜花不长开,美景不长在,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如不去。
石头太想体验人间的生活了。
就央求仙僧施展幻术,把它化为一块玲珑美玉,由一个叫贾宝玉的孩子衔到人间,它目睹了人间繁华与荒凉,美好与丑陋……
多年后,有位空空道人来到大荒山,看到石头静静地矗立在青埂峰下,石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原来是石头唯恐它在人间的经历湮没,镌在了身上。
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位神瑛侍者,经常以甘露浇灌一株绛珠草。这株草吸天地之精华,得甘露之滋润,脱却草胎木质,成为一位小仙子。绛珠仙子饥则食青蜜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生活无忧无虑。然而,有一事郁结她心头——神瑛侍者对她有灌溉之恩,她拿什么报答他呢?
一日,听说神瑛侍者要到人间造历幻缘,绛珠仙子认为,自己报答神瑛待者的机会来了,她要跟他到人间,把一世的眼泪流给他,报答他甘露滋润之恩惠。
神瑛侍者来到人间,化身为贾宝玉,绛珠仙子化身为林黛玉。她果真把一世的眼泪流给了他——他喜欢别的女孩儿,她流下伤心的泪;他向她表白,她流下感动的泪。
自宝钗进了贾府流传起了金玉姻缘之说,林黛玉不能确定自己在宝玉心中是什么样的地位了,她对宝玉,也只能是暗自垂泪,深夜伤心。明里也只能压住心中的狐疑、伤感,而以不相干的言语试探其心意而已。
为了赢得宝玉的感情,她在不少地方表现得很“小气”。
如常对宝钗进行嘲讽,对宝玉不住试探,猜疑,“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动不动就怄气抹眼泪。
爱是自私的,黛玉这种为了爱而表现出的“小心眼”,正显示出她的单纯,直率的一面,看重彼此的心,看重爱情,是黛玉的可爱之处。
然而,将爱情视为全部的人,注定是孤独而寂寞的——难怪她发出如此感叹: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才华超绝,姿容盖世又如何,世人只说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然而这不过是黛玉的自我保护罢了,我们已经知晓黛玉有怎样的身世了。自幼多病,才华横溢,却过着寄人篱下生活的黛玉,为了维持自己的自尊,她不得不以骄傲的态度面对着贾府的势利。
黛玉初进贾府时,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正反映了她那种强烈的自尊心。
尤其是在宝玉面前,她更是刻意维护着自己的自尊。明白了这点,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那些被人们视之为“小性儿”的事情,都是和她的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
然而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的,其实她也很谦和有爱心的。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她视紫鹃为姐妹,情同骨肉,她教香菱学诗。只是那一句“冷月葬诗魂”又让我们不由轻叹一声:果然是世外仙姝寂寞林啊!
才华超绝的黛玉是孤独的,我想,她的孤独恐怕连宝玉也未必能完全懂得。黛玉不也曾对宝玉说过:
“古来知音人能有几个?”这样的话吗?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宝玉听到黛玉的《葬花词》也悲恸了一回,然而个中滋味,宝玉是否都懂就不得而知了。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诞生,集百千宠爱于一身的宝玉真能懂黛玉的悲凉吗?
坚持固有的高洁本性,因而不容于污淖般的世俗,这样的黛玉岂能不孤独,不寂寞。
虽然能锦衣玉食,有贾母的庇护,但黛玉从来没有向贾母求助过,她高傲着,不肯低下她头,面对所要得到的,却是只能黯然伤神。
一无所有的黛玉希望的只是能得到宝玉的心。而柔弱如娇花,漂泊似飞絮的她,却只能眼看着自己凋零,飘落。
唯一的奢望是: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