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辅导过教师入编考试的考生,印象最深的是常常会跟他们讲:对着镜子练表情、把自己练习的过程录音频下来,然后以微格式一遍一遍回听,不满意的地方及时修正,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哈哈,如果自己本人是实力派,领悟力强,基线也高,倘若自己已经满意了,那必定也是可以过的,但如果自己的实力差强人意,自己满意,那就另当别论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要讲话给别人听,人家愿不愿意听,还真是大有学问。常常听学生抱怨:老师,我们在上什么什么课时都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一个劲儿想瞌睡。我们自己常常也有机会听课或者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听到“众里寻他千百度,即在灯火阑珊处”有之;听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之;听到“千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亦有之;最难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云山雾罩,感觉很有文化很有见识,就是声音不好听、咬字不准,怎么说呢?就像蔡明说的弹钢琴弹不到琴键上,弹到琴键旮旯里了,哈哈,你说,这不是太遗憾了吗?所以,练习让自己说话别人愿意听,这个砍柴工里的“磨刀”就十分重要了。
我自己普通话不准是一大硬伤,说实话,从小讲方言讲到高中毕业,上大学之后才开始学讲普通话,乡音难改,深有体会,无论你去到任何一个新的地方,都有人八九不离十地说出你的家乡在哪里。但是,又选择了教师这个行当,练习讲话就是首当其冲的头等大事了,于是,便开始选修“演讲与口才”这门课,同时订阅《演讲与口才》这本杂志,每期必看。学习人家怎么做到演讲成功的,从着装到表情,从眼神到声音等等等等,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学问,以前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影视、音频这么多传媒资料可供学习,只能靠这些土办法。后来,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或者听课的过程中,有意注意优秀的演讲嘉宾和优秀教师的演讲细节,取各家之长,回来之后慢慢模仿练习,当然,每个人的身体语言都会不一样,所以不能东施效颦,只能将自己领会到的精华和体会到的传神处慢慢转化为自己的肌肉记忆,不断地“厚积”、等待“薄发”,最后会转化为禅宗里面说的有“醐醍味”也不一定,如果是这样,应该也是受大众欢迎的演讲人了吧,哈哈。
因为昨天参加阅读推广人录音,录了四次,才找到一点点感觉,所以才用以上的文字感慨一下下。
2022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