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怕当“替死鬼”!
游泳——在老家叫“玩水”——是孩提时代的我们极其喜爱的活动。夏天,烈日当空,酷暑闷热……赤身浸泡在凉爽的水里,击水、追逐,令人惬意,常常是乐而忘返!
每年夏天,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毫无例外地有“玩水”的令人惋惜的消息传开:“××家的小伢,在西门府河‘玩水’,捂死了……”
消息令小伢的我们心头一阵阵的紧张。大人们说:那捂死的人是去当了“替死鬼”(水鬼)。
往年捂死的人都想早点“投胎”,阎王爷说,“那得找个人来替换才行!”于是每年夏天,那些“水鬼”就躲在水下,看谁在“玩水”,冷不丁地就把“玩水”的人拖到水里让那“玩水”人当了他的“替死鬼”。
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街坊万老三的四弟(和我岁数差不多),就是在西门府河里玩水,当了“替死鬼”的。
除小伢外,也有大人被当了“替死鬼”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城关镇文具商店一位姓游的营业员(会拉二胡),本不会游泳,夏天闷热,到西门外府河去洗澡,一不小心也当了“替死鬼”……
小时候的我胆小,是绝不敢去“玩水”的,怕当了那“替死鬼”!
02 学游泳有“瘾”
我是什么时候学“玩水”的?那是上了初中后的事。那时已不相信什么“替死鬼”、“水鬼”,知道那是大人们用来糊弄,吓唬小伢们的。
我初学游泳的地方就在我上初中(高中)——AL一中校园的东面,古城墙外的护城河里(东北角)。
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修筑有长长的两米多高的围墙,把学校与外面的城墙隔开。东面的围墙上开有一扇开的侧门,可供一人进出,平时侧门是敞开的,进出很方便。
夏天,我和伙伴们从学校东面围墙侧门出去,翻过城墙,来到城墙脚下的护城河边。
河水与西门外的府河相通。古城墙早已废弃,城墙的砖石倒塌,城墙脚下荆棘、杂草、乱石丛生,只留下光秃秃高高的黄土墙。黄土裸露,受雨水侵蚀、冲刷,黄土慢慢淤积到护城河里,河床抬高,河面变窄,活水也变成死水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城墙东面护城河河面最宽约三四十米,水质浑浊。
夏天,岸边长满了不知名的水草,水中飘荡着从水底长出的长长的碧绿色藻类,偶尔可见到小鱼在水中游动……
来到岸边,脱掉背心,短裤,赤身下到水里。岸边水不深,比较平缓,但水底是淤泥和苔藓,踩在上面,滑溜滑溜的。
第一次下到水里,心情颇有点紧张。身子飘飘的,站不稳,不时前后、左右倾斜摇晃;水没到齐胸时,呼吸有点困难,胸部有压迫感。
起初,我双手抓住岸边的水草,爬在水面,然后用双脚击打水面,或沿着岸边缓缓移动……小心翼翼地熟悉、感受着在水中的一切。
慢慢地我适应了在水中活动,开始学着在水里游泳。我先吸口气,俯身趴在水面,把头埋在水里,用双脚脚背交替击打水面,双手也配合着划水,试图尽量使头离开水面——这种游泳方式被称为“打鼓球”,或“狗爬式”。
双脚击打水面,如鼓槌敲击鼓面,咚咚轰鸣作响,水花四溅……力气花了不少,但移动的距离有限,似乎原地未动,头总也抬不起来,不一会就累了,吸进去的气也憋不住了,需要站起来,换口气——这样是无法实现远距离游泳的。
我并不气馁,一遍一遍的练习、揣摩,与伙伴们交流彼此的体会……乐此不疲!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不经意中发现我的手配合着划水时头可以露出水面了,可以吸气,换气了!——是无师自通?还是水到渠成?令人高兴了好一阵子。
“狗爬式”,游起来很累,而且游不远。后来,慢慢放弃了,开始学着“自由泳”、“侧泳”、“蛙泳”、“踩水”、“仰泳”、“潜泳”等。
“自由泳”、“侧泳”、“蛙泳”可以让人游得快点,也不很累;“蛙泳”、“踩水”、“仰泳”,可以让人“趴”在水面,或“站”在水里,或“躺”在水面休息一下,保持体力!悠哉游哉,何乐而不为?
名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兴趣也是行动的强大动力。儿时对“玩水”的兴趣就是我们乐此不疲的强大动力。那时学游泳真是有“瘾”,如同当下小朋友打游戏有“瘾”!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