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别人的路上》,是作家阎连科的语思录。所谓语思,思想和语言,体现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与追求。
初识阎连科,是2012年,读他的《我与父辈》。那时,我刚生完二宝,父母陪我在东莞居住的第六个年头,我与父亲的关系始终紧张,月子里我们吵架三次,让我几近崩溃。《我与父辈》就是那个时间在网上茫然搜书找回来的,我是带着赎罪之心来读这本书的。阎连科曾说《我与父辈》是他所有作品中最璀璨的宝石。我买过多本送亲友,这本书也是目前为止在与故土、亲人方面最为打动我的一本书。后来我也陆续读过几本阎连科的其他作品,在某些深沉的思考和沉重的牵挂上,我是能从书中找到共鸣的。
说回《走在别人的路上》。这本书写对故土(也或许是整个农村群体)深情的同情与关怀;写关于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思考;写文学创作的局限与思索......(为不被锁文,此次略去一万字,这也是作者在书中表达的某种忧虑和悲哀)
阎连科是怀着巨大情感和巨大关怀去诚挚地向生命、社会、自我、和作家身份发出的一次呼喊,呼喊通过书写的方式,就像唯一可以表达情感的方式,他敲响了内心的声音,也漫溢了感情的边界。
《走在别人的路上》,有种回归灵魂内里,不在庞杂世界丢失的主意。可更多的,这是一部持着理性和睿智,清醒而内省,在不停思量、不断叩击所走之路途门扉的,势要在现实土地上长出翅膀而自由高飞的追求之旅。它追求自由,追求写作者的创新勇气,追求生命本源的难能可贵。它明明白白,有所思有所答。
这本书的内容,多来源于作者的《我与父辈》、《散文四书》,为避免断章取义,建议读全本。
【2019年第1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