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经常做卷子,学生对于小说的阅读仅限于完成试题,不愿深入思考,长此以往,小说阅读就成了一种应付,这对高三备考十分不利。因此老师有必要在讲解试题的同时,找准抓手,引导学生在阅读上深入思考,同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阅读习题课收到会做、做对与积累的效果。
一、个性化语言会说话我给学生讲了孙犁的《第一个洞》,小说讲的是杨开泰为了保护革命者在自家开会的安全,他想出在家中挖地洞的故事。由于他老婆不知内情,误以为他勾搭了外面的女人,从而引发了一场误会。文中写到他老婆了解内情后,作者有这样一番描写:“你这贼兔子”,她害羞地说,“你还不相信我吗?”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写出了他妻子由于误会了丈夫的心理感受,有害羞,有撒娇,还有点自豪,同时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夫妻既情深又志同道合。可见孙犁文笔的细腻老道,真可谓以少胜多。当时我就给学生讲,如果那种场景发生在我身上,我可能会说“对不起,是我误会你了”的话,可这样一来,只剩下道歉,就没有了其他的味道。同时也看出我这个人太严肃,太死板。由此可见,好的作品总是在个性化的语言上见长。孙犁的作品语言虽朴实,但确实写活了杨开泰媳妇这个次要人物的形象。再说作者描写杨开泰时说:“今年虽只二十五岁,看起来已像三十几岁的人了。那一带环境十分残酷,他的面色,因为长期睡眠不足,显得很干枯。眼里布满红丝,那每一条红丝里,就有一个焦虑,一个决心。”短短几句话,写出了杨开泰相貌普通,并不是什么浓眉大眼,一看就是有为青年的形象,但通过“眼里布满红丝”突出了这是一个为革命焦虑而劳心的青年的特点。好的作品会说话,好的作家无需要多言,这其中的滋味需要读者去慢慢体味。
二、营造气氛有特色的《石门阵》是篇很有特色的小说,小说采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法构思全文,以诸葛亮用石头摆下八阵图、打败陆逊的故事为引子,以洪子店军民打败日本兵的故事为蓝本,采用说书艺术的形式,对民众进行了一次团结抗日的教育。这是篇很有特色的小说,在营造紧张氛围上别具特色。这篇小说借助现实中的声音,让故事代入感增强,成功渲染出紧张气氛。例如“真不是好东西!”听众李矮子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已代入故事中,面对鬼子兵祸害老百姓的想法,气愤之话脱口而出。这时“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了起来,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驴叫声似乎传达出驴也感受到日本兵的恶意,无形中营造出恐怖、紧张的气氛,让人不由为这种借助声音营造气氛的方法叫好。同时小说借助说书人王木匠的动作营造气氛,令人叫好。例如王木匠开始的“干咳”,他“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这些动作在营造气氛上也不错,难怪听众吓了一跳,因为真是给人一种日本兵来了的感觉,这种手法值得借鉴。还有这篇小说深得说书艺术的精妙,长于用现场互动来制造悬念,营造气氛。如小说中日本兵进了村,看到门被石头堵住了,感到很奇怪,麻子,小耳朵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此时听众的好奇心也被勾了上来,这时小梅子插了句:“他们看见了什么呀?”这一问话既代表了全场的听众发问,同时也吊足了听众与读者的胃口,营造出一种大战前貌似平静的紧张的氛围,这种现场互动让故事多了趣味。此外,王木匠借助村民的外形,就地取材,形容鬼子兵的形象,这让故事中的人与现实中的人似乎有了联系,正如文中所写: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正是村民各具特色的外形让鬼子兵中有了“小耳朵,八字胡,麻子”的人物,这种就地取材的手法让故事接地气,有感染力。这篇小说既有时代感,又接地气,还唤起了民众众志成城打败日本兵的斗志。这在1938年中国抗日处在低迷状态下,无疑起到了宣传和鼓动人心的作用。
好的小说总是能打动人心。今后还应在小说阅读上继续探索如何找好抓手,让课堂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