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匾故事馆 影像记录112 2024-11-20

牌匾故事馆   影像记录112

最大容量30人

2024年11月14日下午,在深圳南头古城(附注1)的街头散步,走在石板路上,有一点怀旧的味道。

窄窄的街道边,有个不起眼的门面,是一座旧民居改造而成的展馆,名为“牌匾故事馆”。(图片1)

(图片1)门口

展馆不大,三间套房,无人看守,门户大开。几十幅牌匾,静立于内,仿佛在等着你。他们要将自己的故事,对你娓娓道来。“牌匾故事馆”,这个名字取的太好了。(图片2)

(图片2)牌匾故事馆

这些旧时牌匾皆为木质,尺寸大小不一,于尺内或数尺间。牌匾有着丰富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内涵,与当时的商业和生活密不可分。牌匾上以文字为主,个别配有图案。不多的文字中,可探见当年的风土民情,及崇文重教、宗教信仰等痕迹。(图片3)

(图片3)牌匾故事

有意思的是,在一块块斑驳褪色的木板中,包含了些许难能可贵的艺术品质,这也许是它们的重要价值之一。

在收藏家的眼里,它们不仅是文物,还是艺术品。

在这里,我们读到了历史,也看到了文化。

具体看看这些有趣的牌匾,当然只是一部分。

1.盛德凝庥

“凝”是凝固引伸为永恒,“庥[xiū休]”是遮盖、覆盖、保护的意思,也就是说,行善积德的人能得到上天永恒的保佑,也就是善有善报。(图片4)

(图片4)盛德凝庥

出处:

(1)庥,荫也。--《释言》;

(2)武当建天玄宝殿,以报神庥。--《英烈传》。

2.恩荣耆德

“恩荣耆[qí齐]德”中的“耆德”是指年高德劭、素孚众望的人。“耆”本指60岁的老人,后来成为对老人的通称。(图片5)

(图片5)恩荣耆德

“耆德”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年长且品德高尚的人,他们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尊敬。至于“恩荣”,则指的是朝廷或社会对他们的一种表彰。因此,“恩荣耆德”意味着朝廷或社会给予这些年长且品德高尚的人的一种荣誉。

出处颇多:

(1)商·伊尹《伊训》:“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附注2)

(2)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附注3)

(3)唐·李翱《卓异记·三拜左仆射》:“其后以南省事疏,乃带平章之号,然非耆德硕老有嘉名者,莫得居之焉。”(附注4)

(4)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四:“卿忠言嘉谏,宜时有陈奏,以副朕眷待耆德求治之意。”(附注5)

(5)明·袁宏道《八识略说叙》:“是故非耆德大宿,登相家之阃阈,鲜有能涉性海之洪澜,跻智岳於层颠者也。”(附注6)

3.名扬璧水

“璧[bì必]水”的意思有:

(1)指太学

(2)泛指读书讲学之处。

(3)砚名。以砚圆如璧,外环以水,故名。

出处为:

(1)宋·陈亮《谢留丞相启》:“如亮者才不逮於中人,学未臻於上达。十年璧水,一几明牕。”(附注7)

(2)《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宫砚》:“内府藏砚甚伙,乾隆戊戌,命内廷翰林胪为《西清砚谱》,计陶之属五十五种……宋之虎符、石函、黼黻、绹纹、璧水、列钱。”

(3)《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宫砚》:“石之属一百四十五种,如晋王廞之璧水。”

(图片6)名扬璧水

(图片6)“名扬璧水”即对学界名流之赞誉。

4.为神正直

(图片7)为神正直

(图片7)我猜想出处如下:

(1)“聪明正直者为神。”唐·柳宗元《骂尸虫文》,谓聪明正直的人为最好。(附注8)

(2)“聪明正直者为神,焉肯嗜汝酒与牺。”明·吴宽《美曹太守毁淫祠》。(附注9)

即本意应为“正直为神”。

5.拔元

此匾为两广总督张之洞等为光绪11年(公元1885年)乙酉科考选第一名拔贡生谢锡善立。尺寸:57.5cm×171cm。(图片8)

(图片8)张之洞《拔元》

我感觉如果这真是张之洞所题之匾,应该值点钱的。就不知道是不是真品。

“拔元”为拔贡第一名的简称。拔贡为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十二年一次,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题匾者张之洞简介见(附注10)。(图片9)

(图片9)上匾张之洞《拔元》;下匾叶名琛《文魁》

6.文魁

“文魁”有三种意思,如下:

(1)文星和魁星。俗谓主文之星。明·纪振纶《三桂记·降凡》:“今日良辰,不免遣鬼判同天曹玉女众神送文魁二星下凡。”(附注11)

(2)文章魁首。清·钮琇《觚賸续编·两梦》:“壬子秋闱试后,盛某之弟梦一贵人,乌帽绛袍,鼓吹登堂,指挥胥役,上文魁匾额。”(附注12)

(3)文魁:乡试(清代乡试考场设于各省称贡院)于八月举行,亦曰秋闱。九月放榜(因时值秋季,桂花盛开,所以也称桂花榜),新科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称文魁,均由国家颁给20两牌坊银和顶戴衣帽匾额。匾额悬挂住宅大门之上,门前可以树立牌坊。

除了“文魁”会发匾,科举考试中很多时候都会发匾。“状元及第”匾是为第一名状元颁发的,“亚元”是为乡试的第二名发的,“武魁”是武科考试中的称呼,“国魁”是通过科举考试选入京师国子监的生员。(图片10)

(图片10)叶名琛《文魁》

其中“魁”少了一撇,多解释为谦虚,不出头,少一点鬼的意思。

题匾者叶名琛简介见(附注13)。

7.职佐巡政

惠州知府江国霖题《职佐巡政》(图片11)。

(图片11)惠州知府江国霖题《职佐巡政》

“职佐巡政”似乎是个职位。网上有说“巡政司”相当于现在的市一级巡警队长。难道“职佐巡政”是副队长?或者现在的“辅警”?

都是猜测,没找到答案。但题匾者江国霖的资料却很详尽,是个名人(附注14)。

以下是一些商业或非商业的门牌牌匾。

8.荣盛堂

(图片12)

(图片12)荣盛堂

9.崇礼堂

(图片13)

(图片13)崇礼堂

10.甲子科举人

(图片14)

(图片14)甲子科举人

11.钦点邮传部録事

(图片15)

(图片15)钦点邮传部録事

12.女医师梁少云

(图片16)

(图片16)女医师梁少云

13.隆昌饼

(图片17)

(图片17)隆昌饼

14.黄乙楼

(图片18)

(图片18)黄乙楼

15.“广和号”广绣店铺

(图片19)

(图片19)“广和号”广绣店铺

16.“朱泗昌”萝卜种子店铺

(图片20)

(图片20)“朱泗昌”萝卜种子店铺

17.爽滑银丝细粉

(图片21)

(图片21)顺兴饮食店--爽滑银丝细粉

18.当铺

(图片22)

(图片22)当铺

附注1.南头古城

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又称“新安古城”,已有1730年历史。

南头古城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为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亦是深港澳地区的历史源头。(图片23)

(图片23)南头古城

古朴雄伟的南头古城,是岭南古文化的宝贵遗存,它经历并记录了深圳、南头地区的历史风云。南头古城历史悠久,几经变迁,今天已成为深圳市南山区的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

据《新安县志》记载及考证,现存的南头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原为东莞守御千户所所城。该城城基是用黄泥砂土堆筑的,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枕山面海,四周原有濠沟围绕,城垣范围东西最长为680米,南北最宽为500米。现北城墙尚存一段高低不等、断断续续的遗址,北墙北城门、西城门被毁,东城门虽存但已改为石块构筑,唯南城门保存完好。南门底宽10米,高4米半,城楼已毁。拱形城门上有一块长方形石块,上用小篆阴刻“宁南”二字。古朴雄伟的南头古城,是岭南古文化的宝贵遗存,它经历并记录着深圳地区的历史变迁。(图片24)

(图片24)南头古城城门楼

南头古城内六纵一横的道路网与自然地势完美结合,辟有县前街、显宁街、永盈街、聚秀街、和阳街、迎恩街、五通街、牌楼街、新街等9条街道,故乡民俗称南头古城为“九街”。现存街道实际为中山东街、西街、南街、朝阳街、兴明街、春景街、梧桐街、文化街等8条,区域面积约为0.3平方公里,居住着15000多人,是今南头城社区居委会管辖范围内人口密度最大、最热闹的区域。

据考证当明政府于1573年在南头恢复设县并将其定名为“新安”的时候,发现早在东晋时期,“东官郡”就已设在了今天的南头,《新安县志》也记载自己就是在“东官郡”的旧址上建起来的。

附注2.伊尹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己姓,伊氏,名挚,有莘国(今河南省杞县葛岗镇空桑村,一说山东省曹县),史籍记载生于洛阳伊川,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华厨祖。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境内伊芦山是伊尹晚年隐居采药的地方,此山因之得名伊莱山,后演变为伊芦山。

伊尹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耕作于有莘国。经过成汤三聘之后,担任右相,联合仲虺辅佐商汤打败夏桀。商朝建立后。担任尹(相当于秦朝时期的丞相),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尊号阿衡,辅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兴盛富强立下汗马功劳。

沃丁八年(公元前1550年),伊尹去世,卒年100岁,以天子之礼陪葬于亳都(今河南省商丘市)。奉祀为“商元圣”,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

附注3.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附注4.李翱

李翱(772-841年),字习之,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凉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孙,北魏司空李冲十世孙,贝州司法参军李楚金之孙。会昌元年,卒于襄阳,谥号为文,故称李襄阳、李文公。曾从韩愈学古文,推进古文运动。思想上,一生崇儒排斥佛老,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言行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著有《复性书》、《李文公集》。

附注5.邵伯温

邵伯温(1057-1134年),字子文,洛阳(今属河南)人,雍子。哲宗元祐中以荐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绍圣初,章惇为相,欲用之,避不就,监永兴军铸钱监。徽宗时,知陕州灵宝县,政和间徙芮城县(民国《芮城县志》卷八)。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除知果州,擢提点成都路刑狱,利州路转运副使。晚年提举太平观。高宗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著有《邵氏闻见录》、《辨诬》等。《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附注6.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年)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附注7.陈亮

陈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省永康市)人。中国南宋时期思想家、文学家。

陈亮“才气超迈,喜谈兵事”。宋孝宗时,被婺州以解头荐。乾道五年(1169年),上《中兴五论》。淳熙五年(1178年),再诣阙上书,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遭人嫉恨,两度入狱。出狱后志气益励。淳熙十五年(1188年),第三次上书,建议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锐意恢复。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被人诬告,第三次下狱,次年出狱。绍熙四年(1193年),被宋光宗亲擢为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及就任而逝,享年52岁。宋理宗时,追谥“文毅”。

附注8.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附注9.吴宽

吴宽(1435—1504年),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世称匏庵先生。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名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

吴宽为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状元,授翰林修撰,曾侍奉孝宗读书。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吴宽的诗深厚浓郁,自成一家,著有《匏庵集》。又擅书法,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崛,虽规模于苏,而多所自得。

附注10.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年)南皮县人。字孝达,号香涛,易号抱冰。清末洋务派首领。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1884年中法战争时,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又设广东水陆师学堂,创枪炮厂,开矿务局,立广雅书院,武备文事并举。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在英、德支持下,大办洋务,成为后起的洋务派首领。先后开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马鞍山煤矿、湖北织布局、湖北缫丝局等重轻工业企业,并筹办芦汉铁路,与李鸿章争权夺势。1894年任两广总督。1906年,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有《张文襄公全集》。

附注11.纪振伦

纪振伦,字春华,江宁人。曾编校小说《续英烈》;戏曲传奇《葵花记》、《三桂记》、《七胜记》;说唱文学《陶真选粹乐府红珊集》,校阅《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署名秦淮墨客)等。纪振伦生平无考。

附注12.钮琇

钮琇,字玉樵,江苏吴江人。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他出身于一个极不得志的读书人家庭,“家酷贫”,以至于“无以菽水之欢”。其父寄厚望于子,亲注《离骚》、校《通鉴》、辑礼律以教子,后送至名士吴南村门下求学。他于康熙十一年拔贡,先知河南项城,后为广东高明县令,据闻曾游宦于莆田,卒于任上。钮琇“博雅,工诗文,簿书之闲,不废笔墨”。他的文笔“幽艳悽切”,其小说也颇有唐传奇之风。《觚剩》中的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极广,官场、科场、青楼、市井、战乱、灾荒、文字狱、风俗民情、方物特产、扶乩勘地及前述诗文书艺几乎无所不包。

附注13.叶名琛

叶名琛(1807—1859年),字昆臣,自号海上苏武,湖北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清朝末期大臣。

叶名琛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山西雁平道、江西盐道、云南按察使,湖南、甘肃、广东布政使。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擢升广东巡抚。咸丰元年(1851年),歼灭罗镜会匪吴三,加封太子少保。咸丰六年(1856年)10月8日,“亚罗号”事件爆发,叶名琛采取强硬政策拒不接受英国侵略者的无理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叶名琛守城不敌兵败被俘。咸丰九年(1859年),叶名琛于印度加尔各答绝食而终,享年52岁。

附注14.江国霖

江国霖(1811—1859年),字雨农,号晓帆,四川省大竹县童家乡盐井沟人。历任翰林院编修、惠州知府、雷琼兵备道、广东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广东代理巡抚等职。

(1)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江国霖小时,在其父亲开的塾馆中学习。他聪颖嗜学,英敏强记。三岁读《三字经》等,四岁学写文章,15岁便被录入县学为诸生(秀才),16岁补博士弟子。知府孙益廷对其颇为钟爱,推荐到绥定府学深造,奖给助学补贴。他学习勤奋,鸡窗攻读,刻苦攻读,风雨无间,曾题联自勉曰:“奋起精神,读落满天星斗;养成羽翼,冲破万里云烟。”

(2)通过科举获取功名

道光十一年(1831年),江国霖乡试中举,后取为进士,殿试一甲第三(探花),任翰林院编修。次年,任广西主考。父亲去世后,他奔丧回家,守制于童家禹王宫内。建“听风楼”书房,博览古今典籍;间或步至田间,询问民间疾苦。三年服满,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继为江南主考、国史馆协修、庶吉士教习和湖北学政。从政之余潜心研读典籍,贯穿诸子百家,并纂注成书。士民争购,一时轰动京城。

(3)全力治理惠州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江国霖出任惠州知府。到任伊始,立即清理积案,亲审讼词,及时决断。未逾半年,署内案牍一空。闲时微服出访,了解百姓疾苦,调查匪情盗情,及时施治。惠州地处东江下游,水患频繁,十年九涝,次年,这里洪水泛滥成灾,沿江数县,一片汪洋。他紧急动员抢险救灾,命令部属全力以赴;自出俸银.倡捐巨金,并亲到灾区慰问疾苦,广施钱粮。城人众,则设站施粥,普救灾民。

(4)平息琼海海患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江国霖出任雷琼兵备道。距城十里的海口镇,过去商船云集,市场繁华。后因西洋海盗数次来劫,官兵害怕不敢出击,海盗气焰更加嚣张,以致商旅裹足,百业萧条。江国霖到任后,立即巡视海岸,增筑炮台,征募船只,并在水军中破格提拔优秀士兵黄开广、吴全美等人,委以重任,派遣出海游巡。先后捕获西洋海匪100余人,海患遂平。从此以后,琼海数千里,商船往来,繁荣如旧。

(5)妥善处理民族关系

儋州,历来黎汉杂居。咸丰元年(1851年),土客籍失和,纷争迅速扩大,危及省城,官吏惊惶不安。江国霖受命弹压,挥兵进至那达墟。自思黎人此举,全系受人蒙骗,只可适当用兵,不应更多流血。不听众人劝阻,毅然乘轿独往黎寨,面见头人,陈说利害。黎人深受感动,遂负荆请罪,表示和睦相处,誓不相残。他给以布匹酒食,予以抚慰,并拨款修理房舍,安置流亡,医治战争创伤,儋州从此安宁。

(6)兴学倡廉治军

江国霖治琼期间,提倡亲友睦邻,化解矛盾。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亲自到琼台书院讲学,并筹款3000元设奖鼓励勤奋学生。琼州好学之风日盛。后因政绩卓著,被推荐为广东按察使,随即升广东布政使。江国霖日理万机,案头公文皆一一过目,细心审阅。广东盐务,历来积弊不少,以致课税难收。究其原因,多系官府自身不廉所致。江国霖认为:“官无私而后能缉私;先恤商而后能治商”,断然废除原附在盐价上的衙门杂费。接着,又严格缉私,肃贪倡廉,盐政得以整顿。江国霖常说:“患在内,不在外”,要求下属令必果行,严禁推诿拖拉。咸丰六年(1856年)冬,英国军队窜到佛山骚乱。次年十一月侵入省城,劫走制府。江国霖极为愤慨,遂召集官吏,商讨对策;清理内奸,储备资粮;整理乡团武装,准备随时迎击英军再次来犯。

咸丰八年(1858年),代理广东巡抚。期间,遭人中伤,被朝廷革掉官职。罢官以后,心情忧郁,闭门谢客,深居简出,以吟诗、习字自娱。江国霖做官时已瘁劳咯血,此时旧病加剧以致卧床不起,咸丰九年(1859年)病逝,遗体葬于大竹县西河乡八角庙。

江国霖在广东做官10年,未买田产,薪俸多接济别人。江国霖曾为家乡捐俸银万两,使大竹每年得以多取一名秀才。一生所著诗文极多,经精选留存编有《梦溪斋诗集》、《随月山房文集》等书若干卷。江国霖病故后,惠州人民为其画像,供于三贤祠中,与苏东坡、陈偁合并祭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72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85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99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2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5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9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1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7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00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8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9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7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4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34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