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像我这样性格耿直的人来说,遇到跟对方提意见的场景,往往会掉入很多的坑而不自知。
有一次,我劝我一个关系要好的同事戒烟,我以时间管理为切入点,给他讲了一堆道理。
我是这样说的:人与人的时间观是不一样的。拥有未来时间观的人,是以未来为导向的,他们会更有意愿管理自己的健康,不去做损害自己健康的事情。关注未来的人会为自己的养老做打算,会定期做体检,这样的人一般更为长寿。
拥有关注现在的时间观的人,会更加重视享受当下。他们喜欢及时行乐,更喜欢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个人享受的事情上,会做如打游戏、喝酒、抽烟等容易上瘾的事情。
我劝这位同事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管理,着手开始戒烟。没想到我这番言论激起了他强烈的反对。自那以后,他好像抽烟抽得更凶了。
在提意见的时候,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是不可取的,那怎样能够提升提意见的成功概率呢?
根据《沟通的方法》这本书里的观点,提意见也分为三步:一是事前征求同意,二是定义双方关系,三是提供具体建议。
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要常常记得另一句话:“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因此,事前征求同意这一步很关键。
事前征求同意意味着我们要完成两件事。一是要知悉沟通中的事实、情绪和目标。事实是了解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情绪是明确在提建议过程中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表达到什么程度;目标是指要想清楚为什么要提这个意见,希望达成怎样的效果。二是真诚地征求对方的意见:“我对这件事有个建议,你想听吗?”
比如在刚刚劝同事戒烟这个场景,如果用脱不花在书里给到的建议,我需要事先做这样的沟通准备:事实是我这位同事已经有25年烟龄,烟瘾很大,他本人没有戒烟的意愿,反而认为突然戒烟对身体不好。情绪是我真心想要帮助他,而不是批判他。最终的目标是减少吸烟对同事及其周围人的危害。
做完上面的准备工作之后,我再来征求同事的意见:“关于抽烟这件事儿,我有个建议,你想听听吗?”按照我对这位同事的了解,大概率他是不想听的。但是提意见这件事就止步于此了吗?沟通是个无限游戏。一次不成,不影响最终的结果,所以我并不会放弃。
如果第一步事先征求同意这一步的时候僵住了,我认为在定义双方关系这一步,可以缓和一下气氛。
提意见的时候,不能让人觉得多管闲事,所以我们要向对方传达的一定得是“我跟这事儿有关系”。
当然,在界定双方关系这一步,我们也不能这么说:“按说喜欢抽烟是你的生活方式,我本不该多说什么,但你在公众场合抽烟,影响到了周围的人,让身边的人跟着你吸二手烟,这是不对的。”这样沟通只会把双方的关系对立起来。
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我们在一起共事这么长时间,我特别敬佩你的为人,正直坦诚,你是我特别喜欢的战友,也是一位我特别信赖的朋友。作为朋友,你的健康是我真正所关心的。”当你真心为对方着想,他就不会那么有抵触情绪。
按照以上的步骤,如果能来到提供具体建议这一步,成功率就可能达到50%。具体的建议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我所给出的建议是用好习惯驱逐坏习惯,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取代抽烟,比如锻炼、读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