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主最近带着读书会,在看心理学主题的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乌合之众》,今天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无论是不是经常读书的朋友,我想都会听说过《乌合之众》这本书,因为它太有名了,而且是研究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更牛的是这本书出版时间是1895年,作者是勒庞,到今天已经125年了。这么长的时间不仅流传下来,而是生命力还很旺盛,每隔段时间都会出现关于乌合之众的话题争论。
在知识界也流传一句话,“小知识分子警惕政府,大知识分子警惕民众”,就是从乌合之众的研究开起的。
由于书中对群体的描述过于直白,颠覆了人们通常的认知,有些观念会让你感到不适,比如,勒庞认为群体的特征就是,智力低下、情绪激动、自信倍增、极端幼稚等特征。
偏偏这些理念反复被证实,历史一直也未逃出100多年前勒庞的担忧。
这本书最大不同的一点,它是讲民众群体。
过去的历史通常喜欢记录英雄和历史大事件,而英雄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离不开每个时代的群体参与,甚至是群体的添乱才导致了世界的前进。
这本书除了那些争议,作为一个读书人更多的收获,是给自己增加了一个视角,我们一直是群体的一员,却从未审视过自己。
1,想看懂乌合之众听我说3点
别嫌弃堂主用大白话讲,我读的时候里面尽是抽象词语,书出版的时期正是清光绪二十一年,当时的精英知识分子正在忙着“公车上书”。
当时的人识字率才百分之十几,说直白一点当时的书就是给精英阶层看的,可以说当时读者阶层本身有很高的素养。
上来就是直接用概论、逻辑、推理、论证的手法写作,不会像现在人人都可以阅读,像自媒体水文先讲一个故事案例,讲一个小干货,在来一个金句搭配。
那这本书讲了啥?
就是研究人成群之后的心理现象,人一旦成为群体,就会变得智力下降、易于冲动、和自信倍增的心理特征。
只所以叫乌合之众,就是一旦群体失去领袖就会瞬间被瓦解。
像美国工会罢工游行,资本大佬就找黑手党刺杀领袖,之后罢工群体就变成一盘散沙。
但是人多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而且是无意识的力量状态,没人影响引导这股力量就是乌合之众,一旦有人利用这些民众,就会演变成一股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就像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没有粮草,没有武器,没有铠甲,就是一群被感召的流浪汉组成散兵。
本书的3个要点:
第一、乌合之众就是有共同心理诉求组成的群体。
第二、一旦形成群体,就会出现智力下降、容易冲动、虚假自信和毫无逻辑。
第三、群体有很多的力量,但需要被群体的引导影响,才能发挥出来。
这里插一句,勒庞本职工作是一个医学博士,研究《乌合之众》全凭业余爱好。
2,“我”可不想承认自己是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这个词听起来就不舒服,感觉好像一群沙雕在沙漠里捉鱼。
这个跟不同时代的语境有关,不是一群人堆在一起就叫乌合之众,每天超市门口也有很多人,咋没有那些毛病。
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自己就是,虽然我们必须会成为乌合之众,那什么人才算乌合之众?
就记住一点,当一群人有了同样的心理,才能够成为群体,也就是乌合之众。
比如一群人去游乐园玩,虽然都在一个地方,但是都有自己喜欢玩的项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诉求,这个时候只是大众并不是乌合之众。
如果这个时候突然停电了,然后人群就开始聚焦寻找原因,这个时候情况就开始改变了。他们开始有了统一的心理诉求,就是要解决停电的问题,啥时候来电,不能来能不能退票等等问题。
面对统一的问题,要采取行动解决,这时候,才成为勒庞说的乌合之众。
而且乌合之众不一定非要在现实的某个地方形成,只要形成共同的心理特征,依然可以成为一个群体,比如,粉丝群体。
而可怕的一点是,当你即将成为乌合之众的时候,是没有一点抵抗力的。
因为群体对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当群体意识出现,就会排斥个人意志。这个时候如果不接受群体想法,就会被孤立。为了逃避孤独无助的感觉,人会主动放弃个性融入集体。
我想起小时候,下课大家都讨论一个游戏,当时我没有玩连个聊天的人都没有。后来就屈服了,花了5块钱买了一个号,跟他们一起玩才慢慢融入。
现在我们说有个性的人真酷,人人都想追求自由,但是真有机会得到自由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承受那份孤独。
就像黑客帝国里面,有人只想回到原来虚拟的世界,因为真实太残酷了,宁愿放弃自由。
3个知识点:
第一,当群体拥有同样的心理诉求,才会变成乌合之众。
第二,群体不必是同时间,同地点的人,只要某个心理特征形成,就算他们不认识也可以演变成乌合之众。
第三,像企业,学校,这些人群组织,只是遵守规则,并不是勒庞说的乌合之众。
3,
在群体之中,人的个性会被湮没,独立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会丧失,智力也随之下降,并表现出冲动、情绪夸张、易怒、易受暗示、轻信等主要特征。其观点不但颠覆了人们对群体的一般认识,还对社会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当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石柱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力便成为唯一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
2,权威主义人格:个人为了逃避孤独无助的感觉而放弃自由的心理倾向。
3,群体精神对个人的影响之一,精神放弃个人的责任意识。
4,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情感。
5,群体中个人的个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即使在没有任何外力强制的情况下,他也会情愿让群体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
6,面对信息要么当做绝对真理,要么就当做绝对荒谬。
7,群体总是喜欢把十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简单观念。
8,个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讨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
9,怀疑带来的不确定性,不但不会让群众喜欢,而且有可能使他们生出足以致人死命的愤怒。
10,在面对群体排挤而产生的内心焦虑,会让人情愿放弃自由的原因之一。
11,只有环境的单一性,才能造成明显的性格单一性。
1,高深的观念必须经过改造才能被群众所接受。
2,影响社会的观念与它是否包含真理无关。
3,群体只有很低的推理能力,它所能接受的观念只有表面上的相似性或连续性。
4,群体只会形象思维,这些形象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
5,群体能够接受的两种观念:
第一,一时环境影响带来的流行观念。
第二,长期影响社会运行的基本观念。
6,社会每天都会制造出大量过眼云烟一般的观念。
7,想对群体产生影响,只能提供绝对的,简单明了的形式,因此要披上形象化的外衣。
8,观念只有简单明了的形式,才能被群体所接受,因此它必须经过一番彻底的改造,才能变得通俗易懂。
9,不要觉得只要观念正确,就可以在人群中产生作用。
10,群体推理特点:把彼此不同和只在表面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
11,群体就像个睡眠中的人,他的理性已经被暂时悬置,群体没有推理和思考能力,所以他们只能接受形象的想象,讲道理和需要思考的东西都很难被接受,反而不同寻常的,传奇的故事才容易留下印象。
1,影响群体信念和意见的两个因素: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2,间接因素:延续很久的准备性力量。
3,直接因素:一定形式的观念导致一定的结果。比如,暴乱和罢工。
4,传统代表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
5,没有传统,文明是不可能的;没有对这些传统的破坏,进步也是不可能的。
6,死抱着传统观念不放,极其顽固的反对变革传统观念的,正是群体。
7,群体的信念和意见是由时间装备起来的。
8,如果想了解起源,就必须回顾既往。他们既是历史的儿女,又是未来的母亲,然而也永远是时间的奴隶。
9,改变的影响来自必要性,而不是来自思辨式的推理。
10,深刻影响群体禀性的手段,不能到制度中去寻找。
11,群体的想象力,特别容易被形象产生的印象左右。
12,说理与论证战胜不了一些词语和套话。
13,自从出现文明以来,群体便一直处于在幻觉的影响之下。
1,只要有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地让自己处在一个头领的统治之下。
2,就人类的群体而言,所谓的头领,有时不过是个小头目或煽风点火的人,但即使如此,他的作用也相当重要。
3,一群人就像温顺的羊群,没了头养就会不知所措。
4,在那些神经有毛病,好兴奋的,半癫狂的即处在疯子边缘的人中间,尤其容易产生领袖。
5,芸芸众生总是愿意听从意志坚强的人。
6,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
7,想在短时间内激发群体热情,就必须让群体对暗示快速反应,效果最明显的就是榜样。
8,影响群体头脑的三个手段:
断言法:不理睬任何证据,就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
重复法:如果没有可重复断言,就尽可能保持一个说法,不断重复。
传染法:断言得到重复,重复着在意存不下异议,此时就会形成流行意见,传染就此启动。
9,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模仿也是一种必然,因为模仿总是很简单,也正是因为这种必然,才让所谓的流行时尚变得强大,哪怕是一种很丑的时尚。
10,利用断言,重复和传染进行普及的观念,因环境而获得了巨大影响力。
1,群体的分类:异质性群体:由不同类型的人群组成。
a,无名称群体(如街头群体)
b,有名称的群体(如陪审团,议会等)
2,同质性群体:由想通性质的人群组成。
a,派别(政治派别,宗教派别)
b,身份团体(军人,僧侣,劳工)
c,阶级(中产阶级,农民阶级)
3,智力在群体中不起作用,它完全处在无意识情绪的支配之下。
4,兴奋期过后群体会进入自动的无意识状态,并且受到各种暗示支配。
5,群体的犯罪行为是无意识的,它自身并没有感知到行为有什么影响,就像老虎为了消遣让幼虎去伤人一样。
6,服从别人的怂恿,因为来自集体的力量而更强大,犯罪者认为自己在做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既然得到了同胞的赞同,有这样的想法也很自然。
7,犯罪群体的特征:易受怂恿,轻信,易变,把良好或恶劣的感情夸大,表现出某种道德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