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渔村的故事,今天主要学习私有制。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在渔村里发现了渔船,渔船上实行集体所有制,就是上船的人都拥有平等的经济权和碰到的政治权,尤其是有新渔民上来的时候要实行一人一票的集体所有制,消耗巨大。
于是发现这艘渔船的渔夫的太太有意见了,她一定要丈夫收回渔船实行私有制,那么私有制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这艘渔船的老板,他要雇佣别人上船来打鱼,他付别人工资,只要工资给的够,自然就会有人上船,那么他付完工资剩下的收获就全归他了,“剩余索取者”。除了工资和其他开销以外,剩下的都归这个所有者,这叫私有制。
那么,在私有制下最多会有几个人上船呢,我们对着表格来回答。
1.机会成本决定你的工资议价能力
我们先来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私有制下,工资要给多少才有人会上船。原来岸上的打鱼数是4条,那么船上工资就不能少于岸上的水平。
4条半如果觉得太多了,那就少点,理论上来说,船上工资就应该比4条鱼要多么一点点,哪怕是4.001也是有人愿意上船的。
回到现实生活中,人多人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工资缺乏议价能力,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那么怎么能够与老板谈一个好价钱呢?
在经济学里面,工资的议价力等于你在别处的机会,你在别处的机会越大,你在你原单位工资议价能力就越强;你在别的地方机会越少或者没有机会,而在你现在的工作单位上面的工资议价能力就很弱。
2.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决定上船人数
回到渔村的故事,每一个被雇佣上船的人,他们的工资4条鱼是由他们在别处的机会,也就是岸上的捕鱼水平决定的。老板请他们上船,不会付别处少的数量,但也不会多很多,大概多一点点就可以了,就假定还是4.
那么我们再来回答前面的问题,私有制下会有多少人上船。这时候,这艘船的主人要考虑的问题就不是“平均产量”这一栏了,而是“边际产量”。就是,每请一个员工上来,能够在边际上收获多少增量。
请看图表,到第四人的边际产量是6,但工资是4,净收入有2条,所以老板依然会请他上船。
到了第五人,边际产量、边际成本和工资率刚好都是4,老板也会让他上船。
但是,到了第6个人,边际产量是2,老板请他还要亏2条鱼,所以不会再请第6人上船了。
所以,私有制下最多只有五个人上船,很奇妙的是,当5个人上船的时候,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相同。但这个时候总产量达到了最高,也就是34条,而总成本是五个人的工资,也就是20,那净收入就是14条了,这14条鱼全归发现这艘渔船的人,这就是私有制。
再看图,如果船主继续雇佣第六人的话,总产量36,表面是高了,但是成本变成了24,那船主净利润就变成了12,是下降了。
所以,在雇佣5人的情况下,这条渔船的经济价值实现了最大化,这条渔船的底值就是14条鱼。在私有制下面,由于船主盯住的是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所以他实现了这艘船的最大经济价值,这是私有制的特点。
私有制是盯着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因为剩下的东西都归他,所以船主有积极性让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假设这个渔村的船主,每天赚14条鱼赚着赚着就疲倦了,决定把渔船给卖出去,那这渔船可以卖多少钱呢?
简单的来说,这艘渔船的价值就是以它每天能够达到多少鱼为计算基础的,然后再看这条船可以用多久,那它的大概价值就是多少了。
假设这条渔船被别人买走,新船主也开始打渔了,但他发现这条船一天根本就打不到14元,于是新船主找老船主去投诉,说他欺诈。老船主不服,去看了新船主是如何打渔的,发现他用的方法不对。新船主就说,那我聘请你为我们的专家,要让这条鱼打到14条鱼为止。
这里看出,私有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离的。也就是说船的主人可以不需要是打渔的专家,但是他有积极性聘请好的专家改良渔船。
4.私有制下,人们更关心长远利益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集体所有制下,如果要想对这艘船做一些升级换代,技术更新,可能有些船员就会反对,他们更关心的是成员权在有效期内的收益,对有效期外的收益不关心。
但私有产权下面,私有制的主人他则会更关心这艘船长远的利益。因为,哪怕他退休了,只要这艘船还能卖出去,他就能够获取这艘船未来的价值,因为这艘船今天的卖家,是以这艘船将来以后能够打到多少鱼为计算基础的。
课后思考题:你看,私有制看上去挺好的,它有什么问题吗?它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贫富分化。那么,私有制这样的制度能持续下去吗?为什么?
我的答案是:以今天人们的思考水平,私有制应该还是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存在,毕竟这样的制度更加有效率,创造社会总价值的水平是会更高的。而更多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贫富差距能尽可能的缩小一些,或者说不用缩小,而是让穷者能够更大限度的享受到社会总资源。
4$B`�_�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