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解读)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精血的产生,根源于对饮食五味的摄取;但是,贮藏精血的五脏,又会因为过食五味而受伤害(心、肝、脾、肺、肾,五脏藏精,五味可以让五脏受益,也可以伤害五脏,所以人食五味要适度,恰到好处的五味是阴精的来源,不适度就会损害阴精了)。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食过多酸的东西,会使肝气凑聚,脾气因而受到克制,而变得衰弱(酸是木之味,酸味本来是养肝的,但酸味太过,会使肝气太盛,而致肝气溢散,于是肝木太盛就会克制脾土)。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食过多咸的东西,会使骨气受伤,肌肉枯槁,气也就郁滞了(咸味本来是养肾的,但味过于咸,就会劳伤劳损骨气,肾是主骨的,骨气受到劳损后,精血受伤,就不能营养肌肉了,而精血少也达不到营养肌肉的,肾主水,咸味重了多了,使肾阴寒水多了,水克火,心主火,心气就不会好,而本身阴精减少,也是会抑制心的阳气的)。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肾气不衡。”食过多甜的东西,会使心气喘闷,肾气也就衰弱了(甘是土之味,过于甘就是土盛,土气太盛就会导致水壅滞不通,甘味的特点之一就是易壅滞,壅滞不通则气上逆,于是出现心气喘满,色黑等肾气不衡的现象,这是土克水的表现,肾的精气失去平均,即肾气失去正常状态)。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食过多味苦的东西,会使脾气(脾气具有为胃行津液和水谷气的作用)濡滞,胃气也就薄弱了(一旦味过于苦,苦属火而生土,土气过旺则脾气壅滞不行,反而不能为胃行津液和水谷气,即脾气不濡,则津液和谷气必然停滞胃肠,胃肠食积不化,就要生肠胃病了。脾气不能滞,脾气一凝滞了,就会中焦气机不化,这人就要得病,吃饭不香,四肢无力,大便不畅。一般苦味是有助燥胜湿的作用,但是过苦了,会使燥气偏盛,胃阴遭劫,脾胃之阴阳平衡就会被扰乱了)。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食过多辛辣的东西,会使筋脉渐渐衰败,精神也就颓靡了(辛味主散,味过于辛就是辛散太过,就要损伤阴精,不能营养经脉,所以筋脉沮弛,精气神补给耗散,肝主筋,辛是肺金之味,这是有金克木的意思,而肝木是主筋的)。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所以五味调和得适当,使得骨骼正直,筋脉柔和,气血流通,腠理固密,这样,就气骨精强了。只要严格地按照养生的方法去做,就可以尽享天年。
今天学习了要如何来保护阴精,要如何调和五味养生防病,酸、咸、甘、苦、辛均不可偏,要掌握适当的量,才能对身体起到好的作用。 在这里,多说一下,秋冬之交的时候,吃什么要好一些呢?最好多吃有清肝作用的食物,以“甘平为主”是最合适的饮食原则,即如芹菜、小白菜、豆芽菜、胡萝卜、莴笋等蔬菜。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