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爱可以救赎这个世界吗
文/半个错别字(微信公众号:bangecuobiezi)
01
观影有史以来,《红》是我第一次看完第一遍又迫不及待地刷第二遍的电影。
《红》不仅给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颜色三部曲”划上了一个句号,也成为了电影史上一座他人难以企及的里程碑。
可惜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生命却就此戛然而止。
1991年,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的电影《两生花》(又名《双面的薇诺妮卡)中,薇诺妮卡在舞台上演唱《Van Den Budenmayer Concerto en MiMineu,Version de 1798》时,那惊艳的高音,将生命演绎为最后的绚烂。
在薇诺妮卡的声音飞上云朵,飞上天堂的时候,一道闪电像一道休止符,将薇诺妮卡这朵刚刚打开花蕾的花儿,瞬间毁灭在了舞台上。
5年以后,基耶斯洛夫斯基同样在生命盛放的最极致处,如薇诺妮卡一样凋落,此中巧合,让人不胜唏嘘。
《红》是“颜色三部曲”之一,按照法国国旗的颜色释义,对应的主题是“博爱”。但是看完这部电影,对于这个主题的阐释,我心中还有很多疑惑。这些疑惑在和海宁哥的电话探讨中,清晰了一些,但仍有一些块垒固化于胸中,难以弥散。
《红》拉开序幕——
范伦提娜在下班的路上,开车无意中撞伤了老法官盖尔的狗,两人由此结识。
在一次探访中,范伦提娜发现老盖尔退休的业余爱好居然是窃听小镇上邻居们的私生活。盖尔说,他虽然当了一辈子的法官,但并不一定看到事情的真相,而窃听却可以。但范伦提娜认为,窃听侵害了人的隐私权利,这种行为是极不道德的。
但当老盖尔让她将真相公布于众时,范伦提娜却在走进一家丈夫是同性恋的家中,犹豫之后放弃了。因为她明白,当真相公布后,不知情的妻子和女儿可能无法面对这种局面,家庭极可能因此而破碎。
老盖尔又告诉她另一个家庭的真实情况,年迈行动不变的老妇人经常打电话让异地的女儿回家,并不是因为家中缺少食品了,而是想见见女儿。而女儿却总是认为母亲在撒谎,母女之间互相不信任由此产生。
老盖尔在窃听的每一个房间里,都看到了人们和谐美满外衣下的猜忌、苟且、甚至冷漠和误解。老盖尔对范伦提娜说,无论你揭示不揭示真相,真相并不会因为你而改变它终究会曝光的结局,而它造成的伤害也注定终究来临——那位同性恋丈夫终究会导致家庭破碎,那位异地的女儿终究会面对母亲忽然离去的悲剧,那位女朋友年长两岁的年轻律师终究会面对对方出轨的结局.......
当范伦提娜在老盖尔的追问下,也坦陈自己的弟弟吸毒的事情,也是因为15岁的时候知道自己的父亲不是亲生,而“他知道,他的姐姐也知道”这句人绕的台词,告诉我们,原来范伦提娜也是真相的受害者。
老盖尔又告诉范伦提娜,她之所以面对他“弃若敝屣”且已经“身怀六甲”的狗,而于心不忍,将狗抱回家医治的真相是,范伦提娜不愿意在梦里看到老母狗血肉模糊地被丢弃街头,更不愿意面对自己对自己良心的拷问,所以她当初将老盖尔“弃若敝屣”的狗就治疗师的本质其实是自私的。
在老盖尔如白刃直抵心脏般的追问下,范伦提娜泪流满面说,他说的都不对,她始终相信人性本善,为了弟弟,她甚至愿意付出生命。
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这个镜头在“颜色三部曲”里的《蓝》和《白》里都有,就是一个身体佝偻的老人在扔垃圾的时候,特别费劲,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她可能用尽全身的力量都不能完成。在前两部电影中,我们看到,阳光明媚的天空下,熙熙攘攘的街道中,老妇人这一幕是多么的刺眼,她好像是这个繁华世界上的一个突兀的硬疣,顽固地存在着。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佝偻老妇人这段生命历程,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她那样即使行动艰难,仍不放弃对人生“小小美好”的追求——她不愿意任何一个小小的垃圾污染她身边的城市。而在影片《红》中,范伦提娜却走上去,帮助那位佝偻的老妇人完成了这一个小小美好的心愿。
老盖尔和范伦提娜的几次谈话中,他虽然总是能一眼看清事情的真相,一语中的地揭露人的本性,看到张爱玲那“一袭华袍上面的虱子”,但他早些年因女友出轨造成的伤害并没有让他完全丧失对人性美好的渴望,对“爱”的向往。
所以当他面对范伦提娜挥泪而别时,表现出的对于人性本善的坚持时,他那种表面上冰冷、尖锐、俯视人间的上帝姿态还是渐渐地妥协下来——他停止了对邻居的监听,并向法院写信自我揭发。
因此后来当范伦提娜问他,“当我被你审判的时候,你会不会也会像当年宽容那位‘实际并非无辜’的水手一样,而宽容我?”老盖尔难得地露出笑容说,“法律是不会收你这样天真无邪的人的”。
当老盖尔那间阴暗的屋子里,给台灯换上灯泡,强烈的光线映照在两个人的脸上,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告诉我们,从那一刻开始,两个人心中光明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老盖尔后来说,对与错的唯一分界线就在一念之间。范伦提娜反问,是仁慈?老盖尔说,是不忍心。
因为不忍心看到那条被怀孕的老母狗被老盖尔丢弃,范伦提娜收养了它;因为不忍心看到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同性”问题而破碎......范伦提娜选择了不揭开“真相”,而老盖尔当年也是因为“不忍心”,所以那个水手才有了一个三个孩子的幸福家庭.....在范伦提娜的身上,老盖尔似乎看到自己当年的自己——即使他因女友出轨,一生生活在痛苦中,仍不能否定他在面对范伦提娜这个美丽温柔心地善良的女孩子时,心有所动——当范伦提娜问他,你爱过吗?老盖尔说,“我昨晚梦到了你.......五六十岁的样子,幸福地从梦中醒来”
02
在影片的中后部,我们看到老盖尔那颗冰冷孤独的心,似乎被范伦缇娜唤醒了,但作为大师级的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不会将确定的价值观植入到影片中的。在片尾,范伦提娜和年轻律师相遇那一刻的“定格”,给我们一个可以想象的开放空间。相信爱和善良的人会看到幸福的来临,而悲观的人自然会看到人生的无常。但是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多部影片中,我们明白,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名悲观主义者,所以,在影片《红》中,老盖尔和范伦提娜两个角色其实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内心中的“两个自我”的较量,是他心中“温暖”和“冰冷”的较量,是“光明”和“阴暗”的较量,在这种复杂人性,此起彼伏的纠缠和自我对抗中,是继续轮回在冰冷的真相中做一个被伤害者?还是在被人性善的唤醒中,用爱救赎自己?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指向并不明确。
人性的选择在一念之间,而人生就是在这念念相续的选择累加中,成长为一种叫做命运的东西。
这才是生活的唯一真相。
03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有一个比较赞的地方,就是他在诠释影片人物的情绪中,对视听语言的运用追求几乎达到了极致和完美:《蓝》中那块吸收咖啡的块糖必须在5秒内达到效果,多一秒过滥,少一秒不足;桌子上光影的变幻对于人物细腻情绪的隐喻传递地无以复加;“颜色三部曲”、《两生花》中那位19世纪波兰神秘的作曲家“范唐布德麦耶”演绎的“情绪音乐”让人如痴如醉;.......这些视听语言在影片和观众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将那些形而上的,精神内质的,复杂的情感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出来。
我曾关掉电影,单独听这位“范唐布德麦耶”为电影创作的曲子,因为人物影像的缺失,音乐的魅力减弱不少,但是当你在观看电影的时候,音乐的魅力就大放异彩,所以说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中的音乐和影像是完美地融合于一体的,谁都不能离开谁。
谈到基耶斯洛夫斯基中的音乐,当然不能不谈影片中那位神秘的音乐家——范唐布德麦耶,其实这个音乐家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和他的首席编曲家普瑞斯纳为了电影的神秘气息,一起创造的一个并非真实存在的音乐家。也就是,影片中范唐布德麦耶所有创作的曲子其实都是普瑞斯纳创作的。基耶斯洛夫斯基非常重视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他曾说音乐是他电影的第一语言,但他曾经找了很多编曲家都不满意,直到他遇到普瑞斯纳。普瑞斯纳的天才就是他能在拍电影中,根据基耶斯洛夫斯基随时涌现出来的灵感,并结合其简单的语言描述,非常快速契合地创作出能够完美表达影片中人物情绪的曲子。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英年早逝后,普瑞斯纳曾有一段音乐创造力枯竭的低谷期,这让人不仅想到中国历史上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基耶斯洛夫斯基和普瑞斯纳都是能走进对方心灵深处的那个人。
白居易在《别元九后咏所怀》中说,“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想必,在基耶斯洛夫斯基逝去的日子里,普瑞斯纳也是同样的感觉吧。后来普瑞斯纳为了纪念这位已故老友,在三天的时间内创作了他人生的第一场大型管弦乐作品《亡友安魂曲》,这部曲子在华沙首演后,短短时间内狂销15万张,可见其魅力非凡之处。
05
电影中还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这些细节无论是基耶斯洛夫斯基自有深意的表达,还是昆德拉“无价值的存在”,每个观众有每个观众的解读,正因为开放的表达,让《红》这部影片独具魅力。
数字7,西妲生了7条狗,片尾的海难中,只有7个人幸运地存活了下来,为什么是7?
数字6,老法官的玻璃被6块石头砸破,为什么是6?这6块石头是谁扔的?为什么都放在了钢琴上,不扔掉呢?
老法官盖尔对范伦缇娜说,我在梦中看到:你是位五六十岁的老人,幸福地生活着,清晨醒来,身边有爱的人。范伦缇娜说,二十来岁?盖尔说,是的。范伦缇娜问,你怎么知道?盖尔说,不难获悉。——为什么盖尔会梦到老年的范伦缇娜身边有一个二十来岁的人?不明白。
佝偻的扔垃圾的老妇人,在“颜色三部曲”中都有所出现,如果在三部曲中要表达老妇人是需要我们关爱的陌生人,那么电影《两生花》中两次出现的老妇人,一正一邪的隐喻是否是矛盾的?
老法官盖尔提着茶壶从厨房出来,为什么要两次将水故意倒在地上?
.......
总之,即使这部电影刷过三遍,依然很有很多未解之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