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朝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他白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和元稹友谊甚笃,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葬于洛阳龙门东山。谥号"文"。
白居易是现存诗歌罪多的唐代诗人,现存诗歌有3600多守。他出生于河南官僚之家,小时候随家人颠沛流离,但始终没有放弃读书。
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因父亲早亡,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导致他的仕途并不顺畅,36岁才成为皇室近臣。
白居易一心为公,经常给君王提建议,罪后导致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迫离开长安,此时已经44岁。后来虽然重新启用,但是他已经心灰意冷,不问世事,整日喝酒参禅。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深厚,831年七月元稹去世,次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
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