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实践和思考中,逐渐感觉投资判断中最核心的部分可以凝结为2个字:态势。
“态势”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东西,里面包括了现在就看到的东西,现在看不到但正在逐渐显现的东西,以及现在和未来你与市场的分歧的程度。而我们对于态势的认知是否正确,以及这种认知与市场普遍认知偏差的程度,决定了未来某个时间收益率的分布格局。那么态势到底是什么?很显然,即使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态势包括了“状态、形势”2个方面。前者更多是静态的,而后者更突出动态发展。
如果就投资的态势分析而言,我认为可以凝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态势既是一个定量的过程更是一个定性的结果。
第二、态势往往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促发的一种方向一致性。
第三、态势不是一个偶然性或者只具有短期显著性的事件。
比如:我们的分析一定是从企业入手,那么在看待一个企业的时候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其当前的“状态”如何。这种状态可以通过“对其相关历史数据的梳理”+“其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比较,来得出一个大致的态势定位(改善、恶化,无变化,无法判断);其次,如果定位其为“改善”态势,那么需要细分推动这一改善态势的具体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发展的确定性如何?以及这些要素推动的“态势”的改善幅度有多大弹性?其持续性到底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反映在经营绩效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在投资一笔比较大的仓位时,我有意无意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是否把握住了这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这种态势延续的时间与我所预期的投资周期是否匹配?以及对这种态势市场的普遍认知已经有多充分?如果无法把握这种态势或者其缺乏足够的确定性,那么即使再诱人的“潜力”也只能看看而已。
但仅仅是认知到企业本身的发展态势却并不一定导向良好的投资结果。因为投资之所以难,就在于你的收益一方面取决于对于投资对象的客观评价是否准确,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市场对其认知的主观评价与“未来事实”的偏离度有多高——光是对对象的客观评价准确,但无法做到你的认知更加深刻或者前瞻于市场的普遍评价,那么相当多的时候不但不能取得收益反而可能遭致损失——因为价格已经充分甚至过度反应这一预期。请注意,市场的认知与未来事实这两个决定性因素,都是动态变化的,其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那么对于这一矛盾可以考虑两种解决方向:
1. 尽量提高对客观与主观评价偏离的敏感度
但是这面临非常大的困难。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客观评价即使正确,市场对其的反映也未必是及时的。市场对投资标的的定价并不常处于“公允区间”,这样就不仅需要评估这种偏离度,还需要评估偏离纠正回归的时机。这种敏感性真是说来容易做到难。
2. 尽量拉长价值评估的周期
这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既然对动态形势的评估太过艰难,其中糅合的偶然性因素过多,那么就放弃对短期波动的跟踪,而着重企业长期态势的整体潜力是否吸引力这一个“相对客观”的问题。当然,对企业发展态势的判断本身就是主观的,但毕竟这一判断相对于市场的短期定价机理而言要有章可循得多了。
为何我认为态势的概念如此重要?因为这是一种看待投资的系统论角度,也是必须回归到生意本质看问题的角度。这种角度下的投资视角,将尽可能的强迫我们看问题看得更远一些,强迫我们不要将短期的一些偶发性事件、一些正常的阶段性财务数据的波动看得过于重要。我们经常看到因为一些长期来看不重要的小波折而卖出了大牛股的“骑牛找牛”的案例,其中很大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因为短视和缺乏系统观点。“态势分析”的意义就在于:
第一、它让我们的买入更加谨慎。真正处于一种长期稳定上升态势的好生意和好企业本身就很少,市场正好处于定价错误区间的就更少,所以这能避免买入的浮躁。
第二、正因为这种投资机会的稀少,一旦买入后就一定要将观察的角度上升到“态势观察”而非短期事件的“就事论事”的观察,这就避免了持有期的浮躁。
而戒除这两个浮躁,不正是避免大多数投资失败或者无用功的重要保障吗?
最后,结合企业态势定位于“改善、恶化、无变化、不清晰”和市场当前对企业未来认知定位于“乐观、悲观、中性、不清晰”两组条件结合分析(定性+定量),是确定一笔投资到底是长期持有还是中期逆向,或者是按兵不动,乃至于果断撤退的最基本依据。
文章版权信息
- 原文作者:水晶苍蝇拍
- 原文地址:http://t.cn/StOL6X
- 本文关键词:财富管理,投资,态势,变化,长期,资产
-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自己的CEO团队转发,所有版权归属原作者。
推荐阅读 ====== 请点击蓝色文字
人脉的真相 我家庭一般,也没有显赫的朋友,我如何提高我的人脉?是不是认识好多人就可以拥有人脉了?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三点关于人脉的误区。
培养终身阅读习惯的14种方法 养成了读书习惯,就相当于为自己建立了逃避生活中几乎各种苦难的避难所,亲,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