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管理者常挂嘴边的话是:“要用人所长,看人要看其优点、长处……”,真实的情况却是每每谈及某人(员工),常常他/她的优点会被一句话带过,而重点是在“埋怨”他/她的缺点上。我所认识的某位老板,当他被步看中某位员工时,总是不停的在人前夸他/她,也给予他/她很特别的关注,培养,而一旦发现这个人稍有一点不足,即便有些是与工作完全无关的毛病,这位老板也会立刻停止继续培养这位员工,常常的措施就是将其晾到一边,直至他/她辞职,在他本来就规模不大的企业中,据我的了解已经有好几位受到这样“待遇”的人。
其实,“用人之长”绝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事实上,要使管理有效,这是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因为几乎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也不应该期望任何人十全十美,同时,我们也不要期望可以通过培训让他们变得完美,培训只能使他们的技能更为熟练,更容易取得成果,取得好的成果,而不是要改变其行为、思想,当然并不排除有人员工通过培训改变了思想和行为,但之于企业,则不应该以此作为培训的目的和出发点。在我看来,只要这个人在他/她的岗位上能够产生效果,同时遵守职业道德及公司规章制度等,那么他/她即是一位合格的员工,公司应该给予他/她工作上的支持。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更应该将目光置于其优点之上。
研究显示:有机会每天都做自己擅长之事的人,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可能性要比常人高出五倍,同时认为自己整体生活质量较高的可能性比常人高出两倍还多(幸福指数更高)。员工在一个能够知人善任,能做到用人所长的企业中工作,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如果上级总是无视于某位员工,则他/她消极怠工的几率是40%,如果上级总是关注员工劣势,则其怠工的几率是22%,而如果上级总是关注员工的优势,那么他/她消极怠工的几率仅为1%。
所以,对于员工来说,“最可怕不是来自上级的不认可,而是上级根本无视你的存在”。因此,对于在关注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员工,管理者必须去关注他们,不能搞“一刀切”,要真正找准他们的优势所在,给予关注。那么,如何发现员工的优势呢?
研究发现,优秀的人才都是先从其突出的天赋着手,然后再学习技能和知识,加以磨练而取得成功的。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身上比较明显的优势天赋会有3-5个,其中会有1-2个更为明显的天赋。工作中,管理者可以依据员工工作的五种状态来判断:惧怕工作,与同事间的消极互动多于积极互动;无法做到善待客;房跟朋友或熟人抱怨公司或工作内容;日常工作没有成效;很少产生正面的能量和创意。
当然,作为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持续的评估和监测,以及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掘员工的优势是否被释放出来,这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同时,这也一定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向更深层的性格、气质、品格特质去要答案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