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
盼望着,盼望着,2019年来了,现也过了三分之二。基层减负在路上,还在“借问路人摇招手”,减负,减负,你快到我们这里来。却还是落得个“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场。
湘西李田田教师事件,又成为了热点。作为她的学长,我首先要佩服她的才情和勇气。怎么我就没想过发微信公众号,曝光某些现象,点点名。
体制内的人呐,有时都是被逼的,就看你能忍耐多久,程度有多深。
当《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下发的时候,我们是心怀希望的,好像在工作这块终于有了定海神针。然而等啊等,文件是来了,但是看不到动静。一层层的传达,这份文件的价值变得格外的厚重,基层工作人员又多了一块砝码,如何学习《通知》,如何解决形式主义,如何基层减负,又成了另外一种负担。
李田田的发声,打开了一个窗口,告诉我们偏远地区的形式主义有,基层任务负担重的情况仍然存在,但较发达的地区就没有灯下黑吗?我看也不见得。
湘西永顺县桃子溪学校自9月开学以来,几乎每周都有检查,隔两天就要带学生大扫除。停课扫地是常有的事。这大概是一所示范性学校,上级领导如此重视,多次莅临检查,为学校校长增添了不少荣光吧。
当然,这是基层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谁也不能给谁遮羞。各级各类检查、评比,让基层教师不堪重负。一些额外任务也相继而来,有扶贫、创文、创卫等工作,还有部分原本是针对政府的检查,现在也下放至学校,并且要求学校规范建档迎检。这些名目繁多的检查,让学校领导和教师疲于奔命,大量消耗了本应投入本职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哪里还有心思教书育人。可悲的是,有的校长,热衷于迎接检查,好大喜功。
学校的教师也慢慢地向公务员那块发展,陷入到文山会海当中,写材料没问题,汇报没问题。你能想象得到,一周开两三次会,每个会平均时长一小时的体验吗?占据教师中午午休,或者午自习的时间,感觉让人疲于奔命。还有开夜会的,紧急通知的。这些所谓的统一思想的会议,让教师觉得自己完完整整的成为了工具人,为学校检查服务,甚至可以说为某些领导的面子工程服务。
除了检查,还有学校的各类活动,是除了教研之外的活动,无不充斥着“形式主义”之风。早请示晚汇报,是必要的。声势浩大有影响,是必要的。要让家长们看得到,要在群众中有口碑,更是必要的。
“形式主义”成了基层的顽疾,需要刮骨疗毒。
当教师被形式主义所影响,教师的工作趋于模式化,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周要开的大会小会,每天在微信群里机械式回复“收到”,资料做起来有板有眼,美篇做起来绘声绘色。这简直就是“形式主义”的变种,哪里还谈得上减负。期末教师工作检查更是如此,看美篇、看资料,美篇做得好,资料做得详实,就能评上优秀。要知道,一个老师一学期做的美篇资料可以达到三四本,两百多页,可谓不易。教师只要平常犯了一点错,就要一棍子打死,取消资格。一学期下来,与学生相处的日日夜夜,辛酸点滴全都付诸东流。这算不算“形式主义”?
为了杜绝所谓的“形式主义”,有的学校把检查责任细分到人,量化考核,压得教师毫无喘息之机。卫生打扫,迎检值班,将教师死死的钉在学校。有的校长为了检查时不出意外,以会议抓落实,摆出官威和架子,让教师充满着活力。
教育,它应该是一片清风净土,应该是朗朗乾坤。而这些教育乱象,却让净土难安。
教育部长陈宝生多次讲过,要维护教师权益,减轻教师的负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各种和教学活动无关的事情,不能动辄让学校停课出人出场地办活动。
学校也应该检视自身,校长要检视自身,让教育只是教育,学校是学习的乐园,不是青春的坟墓。
学生苦不苦,苦啊,要搞活动,还要搞学习。老师苦不苦,苦啊,要搞活动,还要抓学习。校长苦不苦,苦啊,要搞活动,还要搞老师。所有的这一切,能落到“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教育”上来吗?相去甚远。
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对于基层而言,又可能会是新的“负担”。
要让人民群众、基层工作者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基层减负的路还有很长。“形式主义”是一种惯性思维,甚至说是一种“传统”,你很难说破就破。
在大环境下,特别是体制内的人,有时会感到绝望。你不是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只能完成。你更不是李田田,可以网络发声引来舆论关注。你只能稳妥的保住自己的饭碗,小心翼翼的不犯错,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不能抱怨。抱怨就是思想上出问题,行动上不停指挥。你一出错,领导可能会掉面子,领导掉了面子,就只好砸你饭碗。
其实,每个人所需求的很简单,让生活和工作少点形式,多点仪式。
但你要是连那点仪式感都剥夺成形式主义,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虚假伪善。什么事情都意思意思一下就好,哪里还有真正的“人”。
基层减负它来了,“形式主义”它走了,走哪里去了?牧童遥指杏花村啊!
谁掉我面子,我砸他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