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掌握时代的脉动,并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进而在人生道路上发挥个人禀赋,使人生得到充分发展。
《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典籍。它包含着中国人的最高智慧,有着绝对的权威。
在《周易》中对现代人的启示是若能用“时”,“位”,“德”,“应”这四者以综合研判人事,将不难推见未来的种种变化。“时”指时间,“位”指处所,“德”兼指才性和能力,“应”指互动关系。由于“时”,“位”不断在变,个人的学养,才能亦在不断提升,因而形成复杂的关系。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就是因为能够认识和掌握时空的特殊与变化,并能将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而获得的。
下面分别具体地说“时”,“位”,“应”,“德”。
“时”在《周易》中有“卦时”与“爻卦”之意,但是有区别。“卦”指不同的时态,“爻”则是在该时态中不同的变化。而就各卦之象征意义看,都代表着人生最重要的“时态”和“事态”。卦名即是相关之主题。例如“蒙”卦关乎教育的问题,《讼》卦关乎人际间争讼的情事,《师》卦则指军旅或战争。这都称之为卦时。在同一卦中,不同的爻德(爻的阴阳)及不同的爻位(爻的发展与序次),就有不同的吉凶。这称之为“爻时”。在天道中,如昼夜,寒暑,在人事中,如盛衰,兴亡,都是周而复始的。因此,能掌握住“时”的启示,就可知机明权,以趋吉避凶,化凶为吉。
这种“时”的观念,对应到现代,可发展为“时代”,“时势”,“时机”与“时宜”等意义。“时代”是指人类社会演进中的不同阶段。“时势”指事物发展中长远的趋势。纵使短时期的趋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大体不变。“时机”指已经具有发展条件的一些机会。“时宜”指在不同的时刻,场合,对象间所采取的态度。生活在现代社会之中,若能充分体察自身所面对的“时”之特色及其变化,就能有效地适应时代,开创时势,掌握时机,配合时宜。
次说“位”。
《易经》之中有“位”之说:
1.中位,2,尊位,又称天位,君位,帝位。3.单位,是最下位,部位低下。4.亢位;常用“留”,“上”,“商”,“亢”,“天”,“首”,“顶”字表示。5,进退位:有进退三象;又由于进未定,故有疑惑,不定,忧叹三意。多用“往”,“复”,“进”,“退”,“疑”,“忧”,“嗟”等字表示。
《周易》中位的观念,带给现代人以下重要启示:
其一,中位的观念,绝非“不高不低”处于中间而已,它的意义在于不偏不过,不走极端,与中庸之中的“中”意思相近。
其二,由于各爻的“吉”,“凶”与爻位的高低未必有关,爻位高者未必吉,低者未必凶,这也启示我们生活的幸福与否,与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声望,财富并无必然的关系。
其三,“位”往往随“时”而发展,各段各有不同。然而,不论阶段如何,皆应尽当时之位。时机未至则切勿强求。
其四,从“德”的角度看,随着学养的增进,能力的提升,“位”也应该相对地提高。因此,上进不懈的人就能有所发展。以人来说,各人才性本不相同,必须了解自我的才情,兴趣,方能“各正其命”。
其五,从“空”的观念着眼,“位”也包括我们生活的地区。从内缘来说,任一地区都有其发展的特色,是人发展的基点。也往往是生存的保障;再从外缘来说,由于“时”的不同,“德”的增进,“应”的改变,每一地区在整个空间里相对的价值及重要性也将会有所改变。
再说“德”。
《周易》中有“卦德”及“爻德”之别。
从“卦”说,八卦各有不同的属性或象征意义,称为“卦德”。例如:乾为“刚”,“健“,坤为“柔”,“顺”,坎为“险”,“陷”,离为“明”,“丽”,艮为“止”,震为“动”巽为“逊”,“入”兑为“说”,“悦”等。从“爻”方面说爻有“阴”,“阳”之别。阳爻为刚,阴爻为柔。此外称为爻德。
《周易》十分重视“爻德”与“爻位”的配合,故以“德”,“位”配合之情形来说,处于“位”高,而德不配,未必能吉;反之,位虽不高,若“德”能配“位”,亦可致吉。“德”兼指人的才性,禀赋,修养,行为而言。《周易》“德”之义理对应现代社会之中,可分两部分来说,一指天赋的性格和才智。二指后天的修养和学识。
以天赋的性格和才智来说,有些人比较坚毅,刚强,有的人比较温柔软弱,这是先天气质使然;有些人生性忠厚,待人温和,有的人奸险,诡诈,粗鲁鄙俗;也由于“个性“,“人格”有别,有些人善于辞令,有的精于任事,有的善于记诵,有的人长于思考,这就是才智的不同。
以后天的修养和学识来说,由于成长背景的不同,各人的学识或丰富,或浅薄。做起事来,有人经验丰富,有人手忙脚乱。这种种的不同的表现,也都由于能力的不同。因此,虽然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也必须先了解一己之性格,兴趣与能力,才能够在人生旅途中,知所抉择,并且扬长避短,把个人的优势发挥出来。
另外说“德”,“位”相配的启示。在现代社会中亦为重要。因为人的才力有高下之分,正如《庄子》里所说:有人“智效一官”,有人“行庇一乡”有人“德合一君”,有人“而(能)征一国。所以,“智效一官”的人“宜任一官之职”,“而(能)征一国”的人则可居一国之位。如此,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社会之福。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盲目追求高位,非唯力不从心,亦将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反之倘若人人谨守本分,安身立命,就可以人尽其才。
最后说“应”。
《周易》中爻的际关系,有“比”,“应”,“乘”,“承”等,“应”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若从现代社会来说,“应”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你对别人行为的感受是应,别人对你的行为的观感也是“应”。然而,你只能要求自己尽量公正客观,却无法也要求别人用同样的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你,如果你过分在意他人的反应,非但失去原则,而且事事难行。俗云:“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这两句话,应该是比较正确的。另一方面,倘若你洞悉人性测知对方的可能,也可以防范,减少不必要的困扰;对于家人亲友,也可以揣摩对方的心意,求得互相体谅。
其实,你既然有个人的“时”,“德”,“位”,“应”上的考虑,他人也自然有其成长背景,以及个别状况。懂得这层道理,你就能为他们设想。为他们设想就是进入对方的“时”,“位”,“德”,“应”系统中。从他人的立场角度去评估每一件事,你就能体谅别人的处境,不至于强人所难,果真如此,人际关系的摩擦,社会的纷争就可以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总而言之,《周易》中“时”,“位”,“德”,“应”四者复杂的关系,向人们提示:在生存的时代,生活的“空间”,个人的“才性”,种种因素,形成了与生俱来的一切主客观条件与限制。
从出生的时代来说,有人生在汉,唐盛世,有人生在三国,魏曹,这是无法选择的。从生存的空间与环境来说,生活在不同的区域,或在平原,海畔,或在沙漠,高原;或富庶,或贫瘠,人就必须接受相应的生态环境,并适应不同的地理条件,这都称之为“命”。
万物所受的禀赋,虽然属于“命”的范围,然而就万物本身来说,就成为万物的性。以人类来说,人所受的禀赋,气质,或刚,或柔,或清或浊,或厚或薄,或愚或智,或长于此或长于彼等,都属于此类;其它如长相,家庭,疾病等遗传基因,乃至畸形,弱智等天生残障,也都是个人出生时即已存在,是必须接受的。
《周易》中的博大精深的智慧昭示世人:唯有“知命”,“尽性”才能了解天地变化的原则,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个人在天地,社会之中所处的分位,自我的特质与本性,唯其如此,才能在人力的极限中,去追求最大的生命空间。换言之,人在“时”,“空”的笼罩下,唯有认识客观环境,将所秉受之“德”,充分发出来,才有不愧不怍,无忧无惧。这就是正确即明智的“处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