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在“教学相长”与“教学机制”这两个词语中,我最先接触到的是“教学机制”。最早,是在上大学的《教育学》课程上,曾经当作定义一样,记在心里。
百度百科这样定义:
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于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
可以说,教学机制是教师面对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灵活的处理方式,教学机制是很多教师所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学相长”尽管历史悠久,但孤陋寡闻的我却是最近两年才接触到的词语。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的意思是说,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教学相长”和“教学机智”两种教学法则,如果让我来选,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学机智”,因为可以体现出避免教师尴尬局面的智慧。现在的我,则会偏向“教学相长”,在积累了几年教学经验后,反倒觉得智慧无边境,知识也无涯,尤其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在,老师被学生“考住”也是常有的事。在我看来,与其用“教学机智”把问题抛给学生,倒不如大方地承认自己不知道,然后与学生一起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师生从而都得到提高。我想这种“教学相长”式的教学,虽然可以在学生面前“暴露”老师知识的局限,但要比用一个灵活的“教学机智”来搪塞学生要实诚得多。
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问到解答不了的难题,作为老师,可以巧妙地用“你觉得呢?”或者“你先查阅资料了吗?”把问题又抛给学生,这样的方法,以前,我也会经常用,还为此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教学智慧”,其实,要说智慧,这真的不能算真正的智慧,顶多只能算“小聪明”。
在我上学的时候,我遇到过两位老师,他们同样被我的问题问住时,两位老师的表现却不同。一位老师说,他不确定,于是我们共同查阅资料,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在与老师一起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老师对我的尊重,作为老师竟然说自己“不知道”,还能跟我一起查资料,而我只不过是一个浅薄的学生呀,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特有面子。为此,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经常发问,这门课程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当我问到另一位老师的时候,尽管老师给我解释了半天,我依然似懂非懂。最后,我只能说答案可不是这样,于是老师又拼命地重新给我解释,目的是向正确的答案靠近。老师后面的解释,我基本就没怎么听了,因为老师在极力“挽回自己的面子”,另一方面又在“敷衍”我。所以,后面的解释不听也罢,从此,我不再喜欢这位老师,对他讲得课也产生了怀疑。
在我从事了教师这一职业后,这两种方式我都用过,也曾把所谓的“教学机智”用得不亦乐乎。现在回想起来,倒是有些脸红,现在反倒觉得跟学生坦然承认自己的“不知道”更为舒坦。教师虽然在学生眼中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圣化身,但让学生明白“教师也不是万能的”,也没有什么丢人之处,倒是自己不懂装懂显得有些虚伪。
某次,我跟学生共读《道德经》这本书时,突然有学生问我:“老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什么意思?”虽然这几句话经常读到,但是要问我是什么具体的意思,我的确不知道。我只能对学生说:“你问得问题太高明了,我不知道,等我查过之后再回答你。”下课了,我迅速求助“度娘”,可提供的答案我都不满意,提供的只不过是字面意思,而文字背后的东西终究无法言说,最终也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往后的日子,每当我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总会反复琢磨它的意思,每一次,答案都不通,倒是让我对于“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豁然开朗。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有更多的老师倾向于“教学机智”,因为教师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但我不提倡“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
教学相长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李镇西老师说,向学生学习,就是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当我们在学生面前不再是神而还原为质朴、真诚但不乏缺点的人时,学生便会把我们当作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无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其实,现在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老师在多数人的眼里,过于神化,以至只要老师稍微犯点常人犯的错误,往往不容易被人们原谅,这就给老师们带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有时候,这种过去神圣的期待一旦达不到人们心里期待时,往往会出现许多矛盾冲突。
其实,老师就是普通人,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只不过这个职业带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教者具有更多的耐心与爱心,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把老师定在“神圣的十字架”上,还真的没有必要。李镇西老师说:“向学生学习,即使从教育的角度看,也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教育,学生从教师身上可以看到什么叫‘人无完人’,什么叫‘知错就改’,什么叫‘见贤思齐焉’?……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真诚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将会感染激励学生在人生之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这样看来,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尽量减少使用“教学机智”的频率,“教学机智”偶尔用用还可以,长期使用,我们就该怀疑自己的知识储备了。
现在,从事教学工作七八年后,反倒觉得被学生问住,方才有“教学相长”的机会,这也是挺得意的一件事。因为“教学相长”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提问,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也是教师“查漏补缺”的良好机会。
教学机智虽然可以让教师暂时摆脱复杂的教学困境,是教育者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巧妙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但有的教学机智只是对教学问题进行暂时缓解,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以,个人建议还是慎用“教学机智”。作为老师,也可以大方承认自己的不足,彼此教学相长,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师生把“教”与“学”融为一体,这不就是最好的教学吗?
202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