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如果进度正常,研究生阶段的四分之一也就这么过了。
【tum是这样的】
她的主校区位于慕尼黑市中心附近,当你路过她时,并不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学校。这一点与大部分西方学校的风格相符——没有大门。建筑周围充斥着各种肤色的面孔,各种口音的德语英语。
当我们去过嘉兴(Garching)校区,才知道tum之所以是tum,大概就是因为这个校区的存在。拥有把我隔膜快磨出火的大滑梯,拥有令人羡慕的图书馆,拥有各种高大上工科的实验基地,以及大批工科男。
我所在的福来兴(Freising)校区位于慕尼黑的一个悠闲的村庄,下午出街发现大家都在下午茶,假期出行发现商店关门营业者都去度假了,晚上以及周末走在路上方圆几里不见一人。在维恩史蒂芬山上坐落着一家啤酒厂,村里的啤酒节御用啤酒。村庄太宁静,不知不觉也习惯了。
【学习,一个永恒的话题】
这学期一共修了六门专业课外加两门实验,在心理上我对压力比较钝感,然而生理反应总是更加灵敏。往往头发已经疯狂掉了一段时间,失眠焦虑了很久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一定是压力变大的原因。总得来说,学习科目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还是觉得这个学期的状态过于散漫不够push。发现自己完全不适合突击式学习,到了最后阶段心态简直要崩。问题出现在以下方面:1、专业词汇积累不够。由于是第一学期,很多原来从未接触过的专业术语的英文德文以及它们的表达方式成了我很大的障碍。每次上课前花很多时间查单词,却没有把它们变成文档的形式放在一起。2、课后知识的理解和回顾做的并不好。常常上完课就把书扔到了一边,不看不思考,不和原来的知识发生一些联系,也并不懂得怎么运用新的知识。3、思考。机械化地学习并不会激发起自己的兴趣,这样看,学习纯粹是为了考试而争分夺秒焦头烂额,可是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得到扩增,学到的知识不会用。4、交流。这学期的学习比较闭门造车。期末复习和同学交流后发现了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的方方面面,以及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三个臭皮匠 胜过诸葛亮,所以今后还得多交流。
学习上的可取之处就是预习做得还不错;复习效率也还行;以及从头到尾的心态都还算比较端正,没有混日子。
下个学期,想把课程部分全部修完。依然将是一个大力出奇迹的学期。预习还是要继续。上课时跟上思路提出问题,下课从教授那里取经。每天要写复习总结,画思维导图,对应原来的知识体系给新的内容安个家。每周再总结理解一次。以及每周follow科研杂志的文献。这几个阶段,都要总结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遇到不懂或者犹豫的内容多交流!!哪怕觉得问题很蠢!!
晚安,最近还会更一篇生活方面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