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孩子会给你惊喜的,今天晚上儿子自己动手做的馅饼,我把面给他弄好,他自己擀皮,放馅,在放到锅里煎熟,都是一个人完成,好棒。他自己特有成就感,吃的可香了。其实在他做之前我也有犹豫,如果烫到怎么办,他自己能独立完成吗?当我想起蔡颖卿的书在爱里相遇,他和孩子一起做家务的场景,他信任孩子的话语,让我也想试一试儿子能完成吗?让他尝试通过自己劳动后做饼的感受,吃饼时也觉得比妈妈做得香。当他完成时,我才知道孩子比我想象的有能力,以后要多给他机会尝试。
蔡颖卿说过孩子有时很不爱做家事,有时也无法自动自发,如果我们只用耐心去带领,那太消极也不够有趣。孩子常常希望你能陪着他一起做,而我总在陪伴的当中怀抱一种希望,希望她们也能从中得到一种非常单纯的乐趣。将来有一天,当妈妈不再陪伴的时候,她们和生活也能发生这么愉快、这么单纯的互动。
2014年3月,一本名叫《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日本名《小花的味噌汤》)的书,让全世界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该书作者是来自日本的一家人,爸爸安武信吾、妈妈千惠和女儿阿花。爸爸是日本新闻社的一名记者,女儿阿花今年11岁,就读于日本福冈立草江小学四年级。妈妈千惠在女儿刚刚5岁时因病离开。但在患病期间她用心陪伴、爱护并教会了女儿“世间最了不起的本领”——做饭,给了她这份独立生存的能力。
阿花两岁时,千惠开始教她洗自己的袜子,女儿的小手搓得通红,她把还没清洗干净的袜子晒在太阳底下,一旁的千惠没有帮忙,而是笑着鼓励。“不发言,不帮忙。教孩子做事情时,最重要的就是让她独立思考和体会。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我都让她自己来。”当母亲抱怨千惠为何不告诉外孙女,袜子上的肥皂泡没清洗干净时,她这样回答。
2008年7月11日,阿花5岁生日后不久,千惠在家人的陪伴下离开人世。阿花没有哭,因为这是她和妈妈的约定。
阿花的爸爸至今还在维护阿花妈妈生前记录女儿成长的博客。在2014年3月的一篇博客里,他说:“阿花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周末她会去料理学校上课。她是学校的‘美食达人’,她带给同学的便当被称赞‘有妈妈的味道’。她还继承了妈妈的音乐才能,喜欢唱歌、跳舞,并且做得像模像样!”
阿花说:“当我做饭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当然,这也是妈妈教给我的。”是的,我们并不能因为阿花没有妈妈,就认定她不幸福。因为,那些用生命去爱、去教会孩子自食其力的妈妈,无论她们身在何处,她们的孩子都会坚强和幸福!
妈妈千惠的话
我们比孩子先来到这个世上,同样也会比孩子先离开这个世界。孩子总有一天要独自生活,所以,把你想教给孩子的事情教给他吧,绝不会为时过早。
不发言。不帮忙。教孩子做事情时,最重要的就是尽量让孩子独立思考和体会。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都让他自己来。
外面买来的现成饭菜偶尔吃吃也无妨。但如果一味如此,孩子从父母身上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一日三餐,一年算下来就是一千多顿饭。餐桌的力量是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