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悠久又持续,更是世界文明史中绚烂夺目的一章。它,起源于夏商周,是华夏文明的基石。
上古至夏朝之华夏文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华夏文明'中的'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为“诸华”,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朝代(夏朝)的自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总的来说,华夏文明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古夷文、丹书朱文等演化之华夏汉语之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
夏朝一共延续了471年 约五百载,它大约起源于公元前2070年,结束于公元前1600年。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相传“颛顼、尧、舜、禹”时代,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舜把王位禅让给禹,禹在涂山召集部落会盟,再次征讨三苗。据《左传》记载“执玉帛者万国”参加了涂山会盟,可见夏部落的号召力。
夏朝的崛起离不开强大的同盟国韦、顾等。
一、夏代国家中央机构置建的雏形
夏代中央机构的设置极为简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注重宗教和军事事务机构的设置。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是在原始氏族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国家机构的设置带有明显的原始氏族制时代的胎迹。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管理组织的职能,在初生的国家机构中重点置设了处理对外事务的军事事务管理机构和处理内部事务的宗教事务管理机构两大机构系统,即古人所云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也。
(一) “六卿”机构
夏代国家建立伊始,夏启便仿舜时的做法,以6个主管备方面政务的官员为主,再配置若干僚属,形成6个简单的行政事务管理机构,简称为“六卿’’机构。夏代的,“六卿”机构既管政事,又管军事,职能较多,权力很大。《尚书·甘誓》云:“(启)九战于甘,乃召六卿。”这是“六卿’’机构军事职能的体现。当然,限于史料,夏代的“ 六卿”,机构每一“卿”的名称及具体职掌如何,尚待考证。
总之,夏代的“六卿”机构地位很重要,常参与“国之大事”,就是说,它们还不仅仅是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同时也是夏代中央的中枢决策机构
(二) “三正”机构
“三正”是夏代的中央行政事务管理机构。一是“牧正”机构,掌管全国的农业和畜牧业。史载少康曾做过“牧正”主吏:二是“车正”机构,掌管全国的车辆制造行业。《左传》“定公元年”记载:“薛之皇祖薛以为夏车正。”三是“庖正”机构,管理王族的后勤供给。
据史料记载,夏代中央还设有其他一些机构。如《尚书·立政》云:夏朝有“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据考证,这里的“事”,应是夏代中央的宗教兼军事事务机构;“牧”,应是夏代的民事事务管理机构;“准”,应是夏代的司法事务管理机构。夏代的军事统兵机构是中军府;为夏王生活服务的机构是御正。等等。
二、夏朝与所辖地域的关系
夏朝的统治范围狭小,机构设置简单,正如列宁在《论国家》中所说的那样:“当时的社会和国家比现在小得多,交通极不发达,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当时山河海洋所造成的障碍比现在大得多,所以国家是在比现在狭小得多的地理范围内形成起来的。”
从史料上看,夏朝在于地方还没有建置直接统辖的管理机构,只有一些夏的同盟部落和同盟国,既有姒姓,也有其他姓。《史记·夏本纪》载:“禹为姒(巳)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其中,有扈氏,东汉人马融考证其分布在扶风鄠县,即今陕西户县。近代也有人认为该部落是东夷少昊族中的九扈,居于今郑州北黄河北岸的原武一带:斟寻氏、斟戈氏(或称斟灌),亦是与夏同姓的二部落,相传斟寻部活动在今山东潍县一带,斟灌部活动在今山东寿光二带。杞氏,也是夏的同姓部落,他们的后代定居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春秋时有杞国,即其后裔。有仍氏为夏王相妻后缗之母家部落,居于今山东济宁一带。此外,见于文献记载的还有韦、顾、昆吾等,亦都是与夏有同盟关系的部落诸侯国。韦,彭姓,居于今河南滑县一带。顾,巳姓(民间记载己姓、已姓、妃姓等),或称“雇”等,系“颛顼”直系昆吾氏赐封顾国,居今山东鄄城、河南范县一带为古顾国,史称“顾国”——“顾伯(伯爵)”。昆吾,巳姓(民间记载己姓、已姓、妃姓等),相传以制陶、冶铜而著称,居于今河南濮阳西南一带,古时称该地为昆吾之墟。葛,也是夏的同盟,与汤(商)为邻,居于今河南宁陵北,相传成汤灭夏的战争就是从伐葛开始的。
夏与这些同盟国喝同盟部落只是“同盟”关系,中央机构对他们的管理并不是直接的,各部族的事务由首领自我管理。这与后世各朝政府在各处设置直属中央的地方机构的情况是大不一样的。
【辉煌的殷商六百年】
然而,在早期,因史传文献记载的缺失,使得这三个朝代的历史记录并不完整。特别是承前启后的殷商一朝,长期处理“空白状态”。
后因,甲骨文的逐步发现和不断解译,世人对殷商一朝的历史才拨云见日、逐渐明朗。正因如此,这段史料才值得深挖。
辉煌的殷商六百年,《殷商六百年》这本书以考古史料为基础,以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为依据,结合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学科结果,梳理了从夏朝末年到商朝,再到先周的近千年历史脉络,立体化再现了殷商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作者柯胜雨,是历史学家。这本书,他写的生动又严谨,可读性强。在据史料复原历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独立见解。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在最鼎盛的时期,夏王启在昆吾铸九鼎,翻开了青铜时代的第一页。从此,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彪炳千古。
殷商的始祖是契,大致生活在唐尧、虞舜、大禹之际。后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册封于商。契的部落就以地为名,号曰商族,图腾玄鸟。
夏启铸造九鼎之时,契和后世商王还在为商族的温饱、安全和图强,不断地迁都中,后至商王成汤灭夏桀,建立商朝,治世新政。
在文化上,商继承了夏文化,但也同时推行了新政,以稳定新王朝的政权。比如,在祭祀制度上,去伪存精。在朝政上,设立官职、制定礼仪典章。
中商九世之乱,后盘庚迁殷,到武丁一朝,励精图治,不断开疆拓土,将殷商打造为盛世。甲骨文,则是商王武丁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商朝的迅速辉煌,也离不开人才的辅佐。除了有留名青史的伊尹、望乘、攸侯喜等贵族重臣,也有妇好这样的巾帼英雄,她是武丁的配偶,多次率师远征,战绩斐然,是中华第一位女战神。
此外,贞人群体也是商朝的显著特征,是一群殷商王朝的精英分子,负责占卜祭祀。甲骨文上的记录就得益于贞人的记载。
盛极必衰,风水轮流转。当商纣王即位后,昏庸暴政,后被西周灭,历史开启新篇章。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西周继承了先进且辉煌的殷商文明,才使西周在建国之初就是一个制度完备的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礼乐昌明的开端。
在书里,作者还对周文王演《周易》的可信度及三星堆的历史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对二里头文化、后冈文化、夏家店文化、古商城等出土的遗址和青铜器进行了介绍,增添了历史的丰富性和鲜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