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失败
又读到毛姆的那句,阅读是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然而,咀嚼这句话时,想起了多年前的一段神奇的经历。一位朋友从外地来找我,带着伤痛的表情和一颗broken heart---因为 她失恋了。我和她其实算不得特别友好,估计她觉得一个热爱写作的人会更加理解她。其时,我第二天还有一天的课,她来时,我刚下班到家,头是晕的,眼是花的,估计血压也是不低的。耐心听完她的故事,原来那个口口声声说她是宝贝的男人忽然一夜之间卷着她的其实也并不厚的钱财,蒸发了。我能做的,只有倾听,也不知如何安慰她,因为那时的我,也没经历过深刻的感情,也无法以更惨的方式让她平衡。
正惶恐间,她那边没了动静,还传来的均匀的呼吸声。翌日清晨,醒来时,她面带羞惭:一个老远来寻求释怀的人却早早安睡,呵呵。这也得益于她父母训练出来的作息方式:10点睡,6点起。昨夜因为难受,晚睡了一小时。 并且,经历一夜的葱葱郁郁的睡眠,她像一颗缺水的植物,经过浸泡继而饱满,精神面貌无比向上。 在她那里,睡眠是一道关卡,不许悲伤越过。
人生苦短,风险太多
人生苦短,隐藏着太多的不可知风险,失恋,失业,失态,失去亲人...作为一个生活得并不戏剧化的人,我人生的最大的风险便是那种淡淡的失败感: 譬如说被退稿,没有写出心仪的文字,譬如明明有很多事做,却浑浑噩噩一天逝者如斯夫....我一度以为自己对人生领悟不够深刻,然后大把大把时间就浪费在思索人生上了。当然,也有很多忽然而至的闪光时刻,但靠那些来安慰自己无异于望梅止渴。于是,我更加患得患失,纠结不已。
真正帮我走出困境的正是前面所说的刻板的生活方式。有一天,我正为一篇糟糕的稿子烦躁不安时,孩他爹走过来,言,“如果我是你,10点后只想自己怎样能睡个好觉。”
我最大的优点便是善于听取善意的建议。于是,渐渐习惯于10点便入睡,6点起来写作。当习惯养成时,那种希望上天眷顾的心理就平静了好多。如果不是太辛苦,每到六点便起床:写吧,写吧,写啥,多少,好坏,都不重要。反正每天都要写,急什么? 先不说这种平静的心情有利于写作,起码他是有利于人生的。
且不说像春上那般整天忙着跑步健身,也没有毕飞宇的笑看众生,既无他们的诗酒风流,也没有每日坐等鸿鹄将至。在日复一日的刻板生活里保持平静,保持稳定,不被失败侵扰,起码我还健健康康活着。
那么,如何养成刻板的生活方式呢?
首先,你要自信。很多学生见面就是者这句话:老师,单词记不住。估计,不是单词记不住,而是他们打心里认为自己不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又或者觉得死记单词有什么意义?远不如数理化那般让人神采飞扬?所以我毫不犹豫回一句:记少了呗!多记忆几遍,笑看哪个单词是我的对手?哪里有多少天才,只不过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果断的从初学者变成了游泳健将。
以早睡早起为例,没有人是天生的夜猫子。试试这种生活方式:试试10点,或者最晚11点上床睡觉,不喝牛奶,不加枸杞,不泡脚,太有仪式感,反而有压力,只要不把手机带进卧室就行了。 或者可以看几页喜欢的书,或放空头脑,第二天,起来像一颗水分饱足的植物,鲜而美,好好睡一觉是最好的养身秘诀。
其次,就是机械化管理自己,像KFC样。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也说,中国人不习惯用数字管理自己。其实可以试试这个,丢掉那些“朝闻道,夕死可矣”,每天读几页或者记写几百更有用。 然后,放弃所谓的完美主义,在刻板的任务中自我管理,奖惩并没有用,有用的是建立条件反射——某件任务养成某种习惯,一日不做,难受至极,一旦做了,全身心释然,舒展。
最后,就是坚持两周并不能养成一个习惯,这是有个体差异的,那些7天能包你啥啥啥的书,或者21天搞定某考试的书,简直就是无良书商,为了追逐利益之无底线的作为。有学生说,老师,你也编一本这样的书呗,我说,我得先说服我自己。其实,不妨多一点耐心,反正这个投入跟漫长的一生比起来,怎么都是划算的。
总之,建立刻板的生活方式也很刻板,有时候甚至很无聊的事,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做点事,只能直面困难,抗住压力,耐心的添砖加瓦。别怕建得慢,越慢说明你越需要这种建设,一旦建成,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