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先生讲中国文学通史的《文学之美》,他从比较感性的视角介绍了从诗经到现代文中的经典部分。
我略微不放心的有两个:1.里面有部分章节有浅略成人的部分,家长可以先听一下,你可以决定要不要给孩子听。2.初中的孩子听不听得懂。
吴老师给初一学生讲数学时用思维导图,把从初一到初三的数学概念全部先给孩子们先梳理了一遍,会让孩子知道现在在学什么,未来会学到什么,那现在学的这些东西对未来有什么用!
世界在我眼里不是堵出来的,让孩子坦然、淡定面对世界的方法,是把世界展示给孩子看,积淀多了他们自己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
我是不介意我女儿听这些的,我听蒋勋讲红楼梦,她会跟着听,三年级她可以画红楼梦的全部人物关系图。她有她喜欢和不喜欢的人,理解或者不理解的关系。我的经验听不懂的部分她会忽略掉。
貌似就是诗经的部分牵扯感情部分比较多,因为那个源于民间文学。内容简介:
先秦、汉魏、两晋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逐渐成熟的阶段,是一幅幅陶冶性灵、崇尚自然,充满激情的生活画卷,它们的美满溢着情窦初开、浪漫忧思、风骨铮铮,为后世的文学树立了不同的典范。
蒋勋先生从美学角度系统解析从先秦到“五四”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蒋勋说文学》分上、下两册,上册讲述从《诗经》到陶渊明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下册从唐宋散文讲到五四新文学。
《诗经》开启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自身带有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朴实与天真,自由抒发所思所想。这种朴素的审美在其后数千年的中国文学中一直存在。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熔生命激情与绚烂想象为一炉,提供了与《诗经》完全不同的、铺张华丽的审美范本。
汉乐府是来自田陌市井的歌声,既有《诗经》的质朴,又有《楚辞》的不羁,蒸腾着盛世的蓬勃生命力。
《古诗十九首》诞生于文人阶层兴起的年代,上承《诗经》,下启魏晋,以文人忧思观照民间,促使文人诗成为后世传世诗歌中的主要部分,建立起了格律美的规范。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纷繁的时代,不仅有多种多样的人,而且每个人身上都展现出多面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魏晋和我们现在的时代很像,有很多可能性,有很多凸显自己的机会,或许由于最终的归宿无法改变,所以人们最重视的是当下的状态。
陶渊明的诗文中有一种“出走”的气质,但最后总会回到真实的生活当中,从现实的山水回到内心的田园,实现内化的自我完成。
“诗比历史更真实。”它蕴藏了生活的本质,连缀起古今一贯的情感。文学中流传千年的美、诗意与哲思,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悲悯着伤痛,抚慰着渴望,释放着天性,开解着生命的困惑,听蒋勋讲述千年的文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