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得说,这半年来,不容易。曾迷茫,也振作;有失落,也收获。
7月6日,2017年,没记错的话,辗转来到深圳的第一天。头一件事,办了张深圳联通卡,冰激凌套餐,同时去了工行、建行、中行各办了一张借记卡,把身上的钱分3张卡存好。出门在外,小心一点总没错。我真的要当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恰巧是晚高峰。站在华强九方那儿的天桥,望着桥下的车辆川流,擦肩的人行色匆匆,没有任何一瞥目光扫过我。有点尴尬,在那片时空里,我是唯一伫立不动的陌生人。我当时有点惊呆了。
几年以前,以旅客的眼光,揣摩过这座日渐伟大的城市,但这次以参与者的心态,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我是这样的渺小,是这样的可有可无,又是这样的力不从心。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跟上这样的快节奏。
旅行时是这座城市欢迎了我,如今是我要主动拥抱不确定性——房子没着落,准备跨行业找工作,零经验怎么职场火拼,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油烟味。
出发前信誓旦旦,真开始时,一阵头大。之前很多事是想当然,但我发现,很多“不是问题”,都成了大问题。比如说,租房很多房东只接受一年租期,原本只是准备短租落脚,但因为这个房东的默契,一切得另做打算,计划也要另做预估。
过去半年了,从现在看,我放弃专业对口的工作,屁本事没有,但还是在深圳活了下去。我无疑是幸运的。
我的幸运是罕见的,主要是三个刚刚好:
(1)爸妈是刚刚好的爸妈。找房子、找工作以及跨行业,浪费了三个月,家人对我只有鼓励和放心,不逼迫找什么样的工作,不勒令一个月必须找到工作,也一直给生活费,让我别着急,慢慢找、好好找,不要病急乱投医、像个无头苍蝇乱撞。
(2)我刚刚好知道自己的热爱。我一定不喜欢车间里检测控制的工作,能持之以恒的只有两件事:编程和编辑。一个卖代码,一个卖文字。
(3)我刚刚好是天蝎座。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偏执,铁石心肠的自我主义,不拖泥带水的强决策能力,认准了,就去做了。像我这样鲁莽的人,一次次奋不顾身。
如果你的家人是后盾,你清楚自己的持续快乐,也从不瞻前顾后,那你也可以这样任性又潇洒。总说是仗剑走天涯,却更像一次自私的出走。
不是谁都能任性地生活着。谁活着不像是一场炼狱,背负了一座座的监牢。
但经验是可以被分享的。半年来,从租房到写简历,从面试到工作,被不少人问过方法经验。能帮则帮,有法没法都想办法。
生活是试出来的。没有一种天赋叫做会生活。
有些经验之谈,但干货不够干。
租房是次拼杀
需要被安放的,是身体还是安全感?租房子,是生活的第一重门。
之前在广州有过两个月的租房经历。那次是堂哥领着找房子看房子,半天搞掂了。走的中介,效率杠杠的,中介费是一个月房租,房客房东对半分,850块。房东和中介妹子是好人,看到我是没毕业的大学生,房租压低了几百。
深圳房租没得说。关内租价一平米100块左右,关外价格低些,大概是关内的一半价格,但环境、交通便利以及繁华程度没得比。品牌公寓、小区出租房、城中村等也是天差地别。下沙的城中村四五十平,环境脏乱差,月租也在两千出头。房租超过收入的30%,生活质量会急剧下跌。很多时候,房租就是压死毕业菜鸟的十万大山。
大学同学三三租的自如,单间加上服务费平摊月租2200左右。我的第一反应只能是“Wao”,第二反应就是“卧槽”。
看房子是件苦差事。晚上网页刷房源,一遍遍看,电话一通又一通地打。一大早出门,坐地铁来回绕,上班族还得等到周末或者晚上下班,才能约看房源。
华强南,一开始住了几天7天连锁,一晚接近300住宿费。花销有点夸张,后来就找了个老街站的青旅,离东门町步行街几百米,在奥特莱斯上面,日均四五十。人生中第一次住青旅,有些担心贵重物品,虽然有摄像头。住了一周,跟一个三十来岁的驴友大叔聊得很嗨,讲他的一次次穷游和徒步,也给我看了许多好看的西藏青海的各种照片,也会讲他的每天面试经历,大概也是下车间工程师那种。
为了省下中介费,所以比较折腾。
花钱真的是一种效率主义。金钱经常是最低预估成本。租房中介只是“信息”的二道贩子,他们掌握了更多的房源信息,对于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花钱是最有效的方式。
不过,我这次耗得起。毕竟是长期作战,要在这儿扎根。
半个月,终于定了下来,关外的旧小区,90平左右,房租2600,跟小堂哥合租,平摊下来也不高。这是转租房,和大房东重签契约后,二房东两夫妻加上孩子老人很快搬了出去。我好像总能遇到贵人,原租客当月房租管理费等缴清了,剩下半个月,只收了我们500,大学生出门在外不容易,身上余钱不多,也是能帮则帮的心态。好人一生平安。
关于租房,途径基本试过了,一般有三种:
(1)租房平台。
大的58同城、赶集之类的门户基本被中介占领,尤其是资料介绍写得头头是道,图片里房子装修干净大方,这样的房源基本是中介握着的。也有小平台,比如Zuber、嗨住租房、豆瓣小组等,这类APP上中介少些,房源也会少些,大多是房东直发的房源,能省去中介费。
不介意中介费、高房租的可以直接找链家、自如这样的中介公司或者品牌公寓。如果只是寻个一栖之地,那可以慢慢找,约看房东。
(2)城市牛皮癣,也就是随处张贴的出租小广告。
这种牛皮癣往往很集中,在某个特定区域。小广告上会写明房子情况,几室几厅,加上联系电话,有些会写明房租。同区域房租波动不大,跟小区情况、地段密切相关。
(3)遍历式实地考察。
找好喜欢的地段或者小区,直接奔那儿去,地毯式询问空房源,基本上保安和管理处会掌握一些空房源,是房东拜托的,这种费用会低些,大概给个几百块意思意思,也能省下一些钱。当然,坏处很明显,很费脚力。
租房真的是踏入社会的第一堂课,斗天斗地斗空气,和中介斗,和二房东斗,甚至和房东的谈判也是斗智斗勇。
有一点值得说道。我们受过高等教育,但一开始可能,连一纸租房合同或者雇佣合同都看不太懂,或者忽视了关键条款,最终吃了亏也只能心疼钱。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交易是避不开的核心,一切的交易,本质上都有协议,一切的协议都是需要字字推敲,句句消化。以后的工作劳动合同也是。
我们需要刻意培养的一种能力——“从字里行间搜寻那些虽然没写出来但事实上很重要的信息”的能力。
我们不能再吃那么多哑巴亏了。吃亏不是福。吃一堑是该,长一智是本该做到的。
生活就是场搏杀。可长点心吧。
求职:编程or编辑?
跨专业很难,跨行业是难上加难。
一开始美滋滋地以为,好歹是985院校,放下身段,不求高薪,换个行当妥妥的吧。但是我错了——没有想当然。
自学了半个月的Java,基础尚可,粗略入门了。大学虽然专业是工科,控制系,但学得杂而宽泛,也选修了不少编程或者语言类学科。自觉在编程方面还算差强人意,马马虎虎还凑合的水平。
于是信心爆棚地开始了投送简历。
很多简历石沉大海,回复的往往是“你的专业水平与职位不符”,直截了当,不留情面。客气些的会写“你的潜力令人印象深刻,愿您会有更广阔的的前景”。大概十份里,能有三四个面试邀约。
真的要吐槽,山东大学在深圳的知名度太低了吧!同事们不知道山大是985,还以为是哪儿的野鸡大学。大学有个同学找实习时,投简历回复率只有30%,但是在毕业学校后注明“985院校”后,回复率直接飚至70%。
所以,千万千万要标明是985或者211。不要指望HR能记住所有重点大学。
后来,大概是一天两面,赶完早上的面试,随便找个KFC或者M记填肚子,转地铁赶下午场,如果碰巧面试公司挨一块,就尽量安排一天三面。兜转罗湖、福田,经常穿梭于南山的大厦高楼间。
几乎是一步一脚印,用脚踩出了深圳的第一印象。
但是,我似乎与编程暂时无缘。最接近的一次,笔试机试过了,捣鼓了一下午,面试时考官说只有一个名额,希望有算法基础,换句话说,就是指定要计算机本专业的。不接受跨专业。不禁有些心灰意冷。
最后一次面Java工程师,是在科兴科学园。面试官很干脆,直言没有笔试机试任何环节,但可惜我没有培训经验或者实际项目经验,如果是计算机专业,也愿意慢慢培养。不过大叔人好,指正了面试中的一些小细节,还坦白说这月份人员流动小,编程不太招零经验的跨行实习生,很在意快速产值,很多公司耗不起。如果非要等,可以撑到年后,那会是跳槽季,人员流动大,门槛变低,可能会有机会。
没得选,我只好去了当文案或编辑。也是零基础,那会啥也不懂,没什么商业思维,写文案也很少猜测消费者心理,也就是只能写写自嗨型文案。编辑和文案基本会布置笔试。所以白天腿跑断,晚上脑壳疼。熬夜是常事,经常一晚上写两篇笔试的通稿、轻小说、软文等,偶尔会写slogan。很多不明白的,边写边查资料,效率不高,但慢慢地也建立了对文案的基础认知框架。
好似是命运的安排,或者是文字的青睐。半个月,收到了3份offer。一份是金融行业,第二份是广告传媒公司,最后这份是国学教育。
我选了最后的这份。同事超nice,有朝气,领导很随和,没架子。或许不是3份里薪资最高的,但开心,本就是回报收益的一部分。我既感性又理智地作了选择。
关于求职,我想谈谈:
(1)求职是双向选择。面试时不要特意摆低自己,自信是最好看的笑容。但不能过度,谦虚、适度自信、举止落落大方是你的有效推荐信。
(2)第一份工作不必追求高薪资。允许任性的话,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找到最合适的工作。难道你的快乐不值几千块么?
(3)面试的过程是沟通。沟通本身比答案重要,让对方了解你的价值。不啰嗦,不故作高深。
(4)如果是吃香的互联网技术活,传统招聘网站容易充斥培训机构,例如:智联、前程无忧、中华英才、51job等。可以尝试一些新兴互联网招聘网,譬如:拉勾网、猎聘、BOSS直聘、周伯通、Jobdeer、仟寻、大街等。
如果是文案编辑、运营以及其他不温不火的岗位,大可直接使用智联这样的传统招聘网站。
牛人可以自己搜,精准定位,直接奔公司去实地询问,或者去官网填写投递。
……
言之不尽,下回再专门另写文章,介绍求职面试攻略。
职场=玩法+规则
多而无用。只聊原则。
职场不一定是“伴君如伴虎“,但成人世界的玩法,职场生活的规则,越早理解,越早受益。
1.学会“延迟满足”。不逞一时之快,不贪一时之利,不慕一时之名。
2.“先活下来,再做兄弟“。实力保证在及格线以上。
3.嘴严可靠、随和有分寸。有些话适合烂在肚子里,不要随便僭越关系边界。
4.培养大局观。不要纠结于细枝末节的对错与否,而忽略了大局上的输赢。
5.开始更重要。很多人不是学不会,但就是不肯开始,总是耽于成本计算。如果学习计划排满了,却无从下手,那么先开始学,不用教,你自然懂得该去找怎样的书,补哪些知识。
6.不要假装无所谓的“很忙”。学会聚焦,用最多时间精力做最重要的事。
7.分清工作和职业。Job是谋生手段,完成任务和金钱的交换,公司个人两清。Profession是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比如说卖文为生,渴求写出有温度的字句。给事情增加仪式感,做事前不要抱着“我要做……了”的完成任务式心态,给自己一个更职业的暗示,“我要从事……了”。
8.为自己工作,有主人翁意识,不把自己定位为匆匆过客。一旦是过客心态,就容易对工作上的小错误视而不见,懒得维护和同事的关系链。最要命的是,容易不思上进,既耗损时间,又错失了锻炼机会。
9.不要被语言暴力激怒,自乱章法。情绪管理是门必修课。
10.不要急于成事,疏于沟通。尤其是需要通力合作的项目,提前打招呼是一个优秀职业人该有的做事方式。
成功地在深圳存活了下来。没有侥幸。
接下来,我也自私地希望活成大家喜欢的样子。
幸好的是,
人生很长,被人喜欢这件事,我们不用赶时间。
一起努力,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