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下午酒足饭饱之后实在是无聊至极,儿子跟随我回老家过年,除了燃放鞭炮就是玩手机就是不学习。突然有种想法带他到田地里走走,于是乎我俩沿着村内的水泥路走出村庄,由于田地里积雪融化,看着他双鞋沾满的泥巴,唤起了我对泥巴的犹新记忆,因为我儿时就是在泥巴中长大的,身上经常脏兮兮的。因为那时候大人的精力有限,有不少农活要干,索性就带着我去地里干活,我常常是在地上爬、土里滚,也算得上是泥土里摸爬滚打中成长的。那时也很少生病,那时我有许多同伴,经常与树、草、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觉得自己就是属于大自然这一生命的共同体。因为这里一切生命——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都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这让我想起了陈行甲盛赞董宇辉的一句话“董宇辉被人喜欢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永远相信宇辉,相信他,相信这样的孩子,这样泥土里面长出来的的孩子,他不会张狂,因为他的脚就在泥土里面。”其实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孩子的童年离土地越来越远。所以我经常带着我的孩子回到土地上,来感受一下万物是如何从泥土里长大的。
此时此刻也让想起了我爷爷为什么没事总爱在田地里走走,现在想想爷爷眼眶里一定是等待丰收的喜悦!我也在他们的等待和收获里渐渐从泥土中成长,等待目睹丰收的场景!这片熟悉土地上有他们的青春!有他们的年轻时的身影!有他们年轻时挥汗如雨的辛勤劳作!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有他们故去的老友、亲人、伙伴!有他们的宝贝土地!走在家乡的小路上,目之所及皆是过往,心之所念皆是人生沧桑。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人呢,注定是热爱家乡的最后一代人,在我们的孩子及孙子辈们!他们大多会走向全国各地,极少有人回来耕田种地。很多年以后,在这块土地上,带有地域性特色的方言,将被逐渐同化,统一的都说着普通话。或许若干年以后,七大姑八大姨父老乡亲这些称呼,也将从他们口中逐渐消失。他们不再有亲情味和人情味,过年等传统风俗和传统美食,也会从他们开始越来越淡和慢慢消失,他们忙于他们的工作和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再有什么乡愁什么家乡情节。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风土人情和家园情怀,将随着时间和时代的交替,而被消磨掉。
想到这些你会跟我一样感到悲哀吗?也许这不叫悲哀,这是时代的进步。
路 正
2024年2月9日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