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外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晚上下雨,出来扫街找吃的。走着走着,迎面看到“吉祥馄饨”的招牌,还是那熟悉的黄颜色,熟悉的小门脸儿。真是好久没有见到了。我心下一暖,抬脚就迈了进去。
大约13年前,我毕业了。身边同学有的谋到很好的职业,有的出国深造,一个个离我而去。而我一直三心二意,工作,前途,学业,什么都没有着落。我好像还没做好准备去拥抱新生活,有的时候,我甚至想一直这样在上海漂着,好似攥着无限的可能性。
但老闲着也不是个事。我找了一个工作,干销售,上班地方离得很远,要乘地铁穿过大半个城,再骑半个小时自行车。我背着个包,每天蒙蒙亮出发,深夜才回家,忙碌得好像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其实根本没有人在乎。我想通过身体上的奔波和忙碌,暗示自己,看,你正在认真做事。
有一个冬天,在我走访了六家客户,吃了五次闭门羹,换了四条地铁回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十点种。外面下着雨,我用力蹬着自行车,走在空无一人的小路上,风雨扑面而来,吹得脸冰凉,眼睛像蒙进了沙子,什么也看不清。有一刻,我几乎崩溃了,如果还有力气,我真想一脚把自行车踹扁,然后尽快离开这个倒霉地方。
这时,我抬头看到前方有一家小饭馆,小门脸儿里亮着灯,从玻璃门缝里向外冒着热气,黄色的招牌上写着“吉祥馄饨”。我几乎没有犹豫,推着车就走了过去。
里面除了一个五六十岁的老板,和一个趴在桌上写作业的小女孩,没有一名食客。我看了看菜单,都是馄饨,就随便点了一份,找个地方坐下来。老板看了我的狼狈相,知道我是来避雨的,就不再说什么,默默去了后厨。我坐在窗边,看着玻璃上的雨水细细密密地流下来,将窗外的灯光渲染得像一幅油画。我衣服上的雨水也细细密密地流下来,和我的心情一样,在地上汇聚成河。
不一会,馄饨端来了。黄颜色的碗,黄颜色的勺,淡黄颜色的汤里漂浮着几个方头方脑的大馄饨,还有几根香菜。作为一名北方人,我对上海的馄饨,无论是大馄饨和小馄饨,都抱有深深的成见。尤其是大馄饨,既然你搞得这么大,为什么不叫水饺呢?但是那天尝到的味道为我平生难忘,可能是我的饥肠辘辘调动了所有的味觉,一口下去,只觉荠菜鲜,香菇嫩,肉馅香,狼吞虎咽吃下去,再呼噜噜把热汤喝完,舒服!身上也冒起了汗,开始回暖了。
老板见我吃得痛快,善解人意地给我倒了杯水。我看外面雨还没有停,走不了,开始有一搭没一搭跟老板聊天。老板是安徽人,那个小女孩是他孙女,爷孙俩在上海讨生活,开了这家馄饨店。“吉祥馄饨”是加盟经营,小本生意,一碗馄饨赚不了几个钱,靠得是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小女孩刚十岁,能帮爷爷干很多活儿,客人多时就跑前跑后,不忙了才开始写作业。
过了约一个小时,雨还不停。太晚了,我不好意思再打扰他们,起身要走。老人说,再坐会儿吧。我说不了,你们赶紧关店休息吧。老人说,不关店,我们这24小时营业。
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馄饨店,一老一小照应,还24小时营业。我没听错吧?是的,老人说,很多吉祥馄饨都是24小时营业,我们不能坏了规矩,再说,这小路晚上黑,我们亮着灯,有来的就卖一碗,没有来的就给别人照照路。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下了班,我都会过去吃上一碗馄饨,跟爷孙两个聊聊天。后来,每次我推门进去,啥也不说老人就会煮一碗荠菜馄饨,小姑娘也会扑上来,缠着我跟她讲外面的世界。在那些寒冷的冬夜,我不知多少次走进那爿冒着热气的小店,不知那灯光是不是为我而开。每当看到远处那一盏黄色的光亮,总觉得心里温暖,总觉得找对了回家的方向。
冬天过去了。过完年,我做了决定,要离开上海。行程匆忙,我没有时间去说再见,就这样不告而别。但那间黄色的小店和爷孙两人,从此在我心里留下了印记。
后来我来到了青岛。一次在火车站旁边,我惊喜地发现了一家吉祥馄饨,就好像在异地遇见了老朋友。吉祥馄饨是成品配送,味道应该都差不多,但我品尝之后,还是觉得似是而非。也许在我的印象里,吉祥馄饨就应该是那家店的样子。
2013年我去上海,曾专门去找过那家店。原来窄窄的小路,已经扩建成大街,小店早已不见踪影,留下来的,是大街两旁精致豪华,但没有烟火气的高档酒楼。
现在,我坐在这家店里,外面依然下着雨,依然是一碗荠菜馄饨,依然只有我一个食客。在时间面前,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连同这馄饨的味道。但人是活在记忆里的动物,每当我看到熟悉的招牌,我就会想起那些落寞的日子,想起那间温暖的小店,想起那个善良的老人和可爱的小女孩儿。感谢你们在寒冷的季节,温暖过一个年轻人的心,教会他拥有一些热量,在以后也传给过他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希望你们都好。